1965年出生的杜双华是河北衡水人,青年时代在北京度过。1987年,杜双华开始涉足钢材贸易领域。4年之后,他开办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1992年,杜双华进军河北,第二年在老家河北省衡水市创办京华制管厂,并在此奠定了自己的钢铁基业。
2008年10月,杜双华以350亿的身家跃升至“胡润百富榜”的榜眼。此时,他治下的日钢,业已成为民营钢铁企业中不多的“千万吨级俱乐部”的成员。就单厂产能和盈利能力来说,超过了山东钢铁集团中的主体济钢和莱钢,实际上已经成为山东省的第一钢企。
昨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0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娃哈哈宗庆后家族以800亿财富高居榜首。在上榜的千余名富豪中,有85名山东富豪(指企业总部在山东)入选,其中新上榜山东富豪38名。而在38名新山东富豪中,有36名富豪是在本报《2010年山东富豪榜》和《2010年山东上市公司富豪榜》中首次独家公布,占新上榜山东富豪总数的94.7%。本版撰文 记者 任峰
宋作文家族再上榜
在昨日发布的2010年胡润百富榜中,日照钢铁杜双华以220亿元财富成为山东首富。排名第二的为南山集团的宋作文家族,财富120亿元,总部位于烟台。排名第三的为方圆有色金属集团的崔志祥,财富77亿元。
在上榜前三位的山东富豪中,除杜双华外,宋作文家族和崔志祥均为胡润百富榜新面孔。不过,读者对两位新富豪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在今年3月12日本报独家编制发布的《2010年山东富豪榜》上,宋作文家族和崔志祥首次以山东富豪身份出现在读者眼前,其中,宋作文家族为山东首富,崔志祥名列第三。
如果考虑到杜双华出生地在河北的因素,宋作文家族应是胡润富豪榜的山东首富。这与本报编制的富豪榜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在前十名富豪中同样有体现。
在胡润榜前十名山东首富中,有四位新上榜富豪。除宋作文家族和崔志祥外,魏桥创业集团张士平家族以57亿元财富位列第六,山东焦化集团王清涛以55亿财富名列第八。张士平家族和王清涛同样也是在本报《2010年山东富豪榜》中首次出现。
事实上,上述四位山东新富豪虽然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巨额财富,在本报《2010年山东富豪榜》发布之前,这些人并没有登上过任何关于个人财富的排行榜。
九成新富豪为本报首次发掘
记者统计发现,在胡润百富榜的85名山东富豪中,共有38位新上榜富豪,其中有36名富豪在本报此前编制的《2010年山东富豪榜》和《2010年山东上市公司富豪榜》中首次出现,占新富豪总数的近95%。
实际上,国内两份主要的富豪榜单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历年来均有多位山东人士入选。以去年为例,包含400名富豪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共有16名山东企业家登榜,2009年度的胡润百富榜上的1000名富豪中,山东老板占了50个席位。但这显然无法反映出山东最富有人群的真正实力。事实上,还有更多的富豪仍沉寂在山东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产业对外界来说还是一个谜,但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正在享用着这些富豪造出来的产品,人们的消费同时也正在创造着他们快速积累的财富。这也正是本报今年相继推出《2010年山东富豪榜》和《2010年山东上市公司富豪榜》的初衷。
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越来越多的山东富豪正进入人们的视野,山东民营企业家的创富能力正在得到认可。这种趋势在2010胡润百富榜上有所体现。今年胡润榜共有413位新富豪进入,山东是新入选富豪最多的省份之一,上榜新富豪人数占新富豪总数的近10%。
45名富豪再入胡润榜
在昨日发布的胡润富豪榜中,威高集团董事长王毅以10亿元的财富名列第1271位,名列上榜山东富豪第85位。若以10亿元的门槛计算,在本报编制的《2010年山东富豪榜》上榜富豪可全部入选胡润榜。
由于两份榜单编制时间和计算方式的不同,上榜富豪的具体财富有所不同。但在富豪人选的甄选上,胡润榜和本报财富榜还是保持了较高的一致。在胡润榜上榜的85名富豪中,有45名富豪出现在本报之前编制的《2010年山东富豪榜》上,超过其上榜人数的一半。
首富杜双华220亿财富领衔 山东富豪多是“钢筋铁骨”
尽管钢铁行业在胡润百富榜中的比例仅为3.3%,所占比例正在减少,但在上榜的85位山东富豪中,主业为钢铁、铝业、铜业等金属行业的上榜富豪不在少数。上榜前三名首富均从事金属行业。
钢铁大亨杜双华排名山东富豪首位。胡润榜显示,日照钢铁的杜双华与山钢的股份收购协议到今年11月底将揭晓答案,根据最近的媒体报道,杜双华有机会套现近200亿元。
排名第二的南山集团宋作文家族,其主业虽涉足多个领域,但上市公司南山铝业始终是其核心企业之一。
排名第三的是崔志祥。资料显示,崔志祥掌管的方圆有色金属集团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东营,是一家以阴极铜生产为主,集金、银、铂、钯、硒等稀贵金属综合提取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公司总资产60亿元,年产高纯阴极铜20万吨,黄金5吨,白银100吨。2010年,集团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是个名副其实的金属巨头。此外,排名靠前魏桥创业集团以纺织闻名,铝业同样是其重要产业板块。凤祥集团也是如此,除肉类食品外,已在多年前大举进军铜业。
实际上,很多新富豪都是以钢铁为主业。如泰山钢铁的王守东、九羊集团许庆奎、许英强父子、广富集团张广富。公开资料显示,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销售收入高达203亿元。为莱芜市第一家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地方企业,2008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同样位于莱芜的九羊集团资产总值30亿元,目前已形成钢300万吨、生铁280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产值过100亿元。
记者统计发现,在上榜85位山东富豪中,约有15位上榜富豪以钢铁等金属行业为主业或重要产业。 山东、河北 “互换首富”
山东首富杜双华生于河北
河北首富高彦明生于山东
一省首富其实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以“山东首富”杜双华为例。杜双华首次登上富豪榜是因为日照钢铁。但杜双华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其出生地在河北。公开资料显示,杜双华是河北衡水人,1987年开始从事钢铁制造,1993年创办了河北京华制管。2001年开始,他相继在唐山、包头、莱芜、广州、四川等地成立了制管公司,并在2003年合并组建了京华创新集团。由此可见,在2003年之前,杜双华旗下公司主要在河北省。不过,真正让杜双华成名的是其在2003年创建的日照钢铁。所以,出生地在山东、企业总部也在山东的山东首富是烟台龙口的宋作文家族。
山东首富是河北人。巧合的是,河北首富是山东人。
河北远洋集团高彦明以250亿财富成为本次胡润富豪榜的河北首富。公开资料显示,高彦明出生于1957年,籍贯山东。曾获得“2008年度河北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海运60年青史人物”、“河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港澳台海外人士特别贡献奖”等称号,当选为河北省国际华商联合会会长、香港中国企业协会河北分会会长和河北省政协委员、常委。
记者统计发现,出生在山东的上榜富豪共有73位。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是华彬集团的严彬,以360亿元财富排名第五。严彬于上世纪80年代在泰国创业,经过10年发展之后,严彬回国投资,将泰国知名保健饮料红牛带到了中国。红牛2009年销售52亿元,今年预计销售将超过60亿元。此外,严彬还拥有北京最知名的高尔夫球场。
新富豪中的两匹“黑马”
在胡润榜新上榜的38位山东富豪中,有36位曾在本报编制的富豪榜中出现。没有出现的两位分别是兴源集团宋文广和力诺集团丁振芝。
公开资料显示,兴源集团地处东营市广饶县,是东营地区橡胶轮胎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拥有总资产40亿元,年总产值50亿元,被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评为“2008年度全国橡胶行业轮胎企业销售额第九名”。
另一名富豪丁振芝持股力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2007 年11 月起任力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
“这个人很神秘,还很低调。”这话是一媒体同行对日钢董事长杜双华的评价。尽管本报记者想尽各种办法、发动各种关系去联系杜双华,但均告失败。
而最近媒体也曝出,一直倍受关注的山钢重组日钢事件,现在的杜双华已放弃新日钢33%的股权,并以一次性变现的方式全身而退。消息来源为接近杜双华的人士,而非杜双华本人。
有媒体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说,日钢各利益方对评估结果及日钢的重组规划不满意。“按照山钢出具的重组规划,杜总基本无法获利,不但拿不到钱,原先的投入可能有去无回。”
而在当初山钢确定重组日钢之时,杜双华几番腾挪,日钢的30%股权成了香港上市公司的,给山钢重组日钢设置了不少障碍。可直到现在,杜双华的低调让其真实态度仍未被大众所知,杜双华更没有出面对媒体表态。
按照去年9月6日山钢与日钢铁签订的重组协议,日钢经过资产评估后,以净资产入股将来新设立的公司,占33%的股份。山钢持有其余股份,从而完成山钢对日钢的重组。但8月30日签订的第二份重组协议显示出重大变化。第二份协议出现了“一次性收购”的字眼。
对这种变化,最近有媒体记者分别联系了山钢董事长邹仲琛、日钢董事长杜双华及山钢、日钢负责媒体联络的人士,皆未得到答复。而杜双华则一如既往地在电话中对媒体表示:“你打错电话了。”
有媒体同行告诉本报记者,杜双华对待媒体的态度一直都是敬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尤其是杜双华卷入力拓行贿案之后,感觉日钢更不容易接触了。“几乎每个人的嘴巴都闭得很紧。”
1965年出生的杜双华是河北衡水人,青年时代在北京度过。1987年,杜双华开始涉足钢材贸易领域。4年之后,他开办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1992年,杜双华进军河北,第二年在老家河北省衡水市创办京华制管厂,并在此奠定了自己的钢铁基业。
2008年10月,杜双华以350亿的身家跃升至“胡润百富榜”的榜眼。此时,他治下的日钢,业已成为民营钢铁企业中不多的“千万吨级俱乐部”的成员。就单厂产能和盈利能力来说,超过了山东钢铁集团中的主体济钢和莱钢,实际上已经成为山东省的第一钢企。
就是这样的一个超级富豪,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他以日钢名义慷慨解囊1亿元,一时间,让这个鲜为人知的民营企业家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杜双华始终没有接受过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即便是在央视直播的赈灾晚会上也没有露面,出现的只是一位代表他的副总。[中国经济时报/王松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