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松科技展厅一角。(资料片) 张晓科 摄
2011年,济宁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07亿元、增长22.4%。济宁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市级财政安排民生方面支出154.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2.5%。为民办十件实事如期完成,城乡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去年,济宁城镇新增就业11.6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万人。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每人每月提高到260元至320元,农村每人每年1400元至1700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7万套、农村住房11.1万户、启动危房改造2.09万户,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在全省率先启动“双低”联动机制,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4500万元。12个县市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全部进入国家级试点。深入落实医改各项政策举措,“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广,城镇医保、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7%和99.7%。
62项城建重点工程投资70亿
再添多个地标式建筑,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11年,济宁立足加快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进一步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集中突破重大工程、重点场馆和标志性建筑项目。其中,中心城区62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70亿元。
北湖新城核心景区一期建成对外开放,省运会系列场馆建设全面启动,路网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湿地建设加快推进;东部科技新城、济北新区面貌焕然一新,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西部商贸新城建设步伐加快。
老城区南池公园等重点片区开发初显规模,太白楼路东西延及两座跨河大桥、北湖中路立交、南北外环升级改造等工程相继竣工,济徐高速济宁段及滨湖大道二期加紧建设。
济宁高新区、任城开发区与兖州、邹城、曲阜在产业布局上基本形成网状连接,“同城效应”日益显现。县城开发和中心镇建设各具特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