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不同的素材,用于最终的合成,造成楼塌地裂的感到
用3D重新做过的主楼倒塌看上去更加逼真
冯小刚新片《唐山大地震》即将上画。虽然关于影片质量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温暖人心,也有人认为没有深度浪费好题材。但不可否定,片头地震部分的特技却得到了包含亲历地震的唐山市民在内的观众的一致认可。为此本报记者昨日独家专访了《唐山大地震》的特效总监、北京视点特艺公司的蒋燕鸣。请他解密片中的特技毕竟是怎么做成的。此外,蒋燕鸣还流露他们一共帮冯小刚制作了近300个特技镜头,耗费3000万元国民币。平均每个镜头接近10万元国民币。而这与好莱坞动辄几百万美元一个镜头的耗费相比实在算得“价廉物美”。
地震的特技是怎么做出来的?
电线杆加震动机地下挖沟做地裂
《唐山大地震》的开篇被媒体调侃为“由‘车震’到地震的过渡”,勾画的是徐帆扮演的元妮和张国强扮演的大强夫妇带着一儿一女的幸福生活。元妮和大强因为躲在四围封闭的卡车里“调情”所以逃过了被砸逝世在睡床上的厄运。因此,他们全方位地看到了地震产生时的惨状:房子被震到裂缝然后倒塌,地面突然塌陷,人活活地被夹进地缝里,电线杆动摇,大吊臂倾倒……
广州日报:实际上现在公映的版本里,地震灾害的镜头大概有多长时间?
蒋燕鸣:现在震中的画面只有4分钟。本来做了有7、8分钟的。
广州日报:看完片感到这段地震的特效虽然逼真但没有大家预先想象的惨烈。就是没有太多对于在地震中受灾群众的局部特写,没有太多的血腥?
蒋燕鸣:当时唐山大地震实际的产生时间是凌晨4时。所以很多人都是在睡梦中被砸逝世的。还有很多人来不及逃出来就被房屋埋住了。但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这场灾害的感到,我们现在设置了相对多的人在里面。比如宾馆垮的时候有人从窗子里跳出来,但还是被倒下的大梁压住了。现在的场面已经让观众感受到地震灾害的威力了。是一种心理气氛的营造。
广州日报:具体怎么做呢?
蒋燕鸣:比如电线杆的震动,就是把震动的机器绑在电线杆上。地裂则是先挖沟把机器埋在里面再在上面撒上松土,弄上树,机器开动的时候就会造成地面裂开的感到,但埋机器的做法做不出裂缝向前运动的过程,重要还是靠后期用3D修补。
广州日报:冯小刚对于地震来临之前的时候大片蜻蜓飞过的镜头很满意,怎么做出来的?
蒋燕鸣:用了一架遥控飞机来模仿蜻蜓飞过的轨迹,做好轨迹之后再用电脑调换成蜻蜓。全部蜻蜓群有200米宽、10公里长。很多观众都不信任那是电脑做的。
广州日报:还有哪些镜头是特技做的?
蒋燕鸣:方登、方达家里桌上摆了个鱼缸,小鱼一条条蹦出来,全部是特技做的;徐帆带着儿子去机场找解放军,那些空投物品的飞机也全部都是做出来。还有方达和方登被压在石板下面的镜头。也要我们后期3D技巧来调剂。
韩国团队技巧有多强?
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冯小刚说《唐山大地震》很多部分是靠韩国团队完成。由此,冯小刚曾呼吁中国的年轻人也去好莱坞学习特技技巧来组建属于中国电影自己的特技班底。但昨日蒋燕鸣说其实这是个误解。
他们只做前期 后期还得靠美国
广州日报:之前不是说《唐山大地震》是韩国团队做的?怎么又变成你们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