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万科在今年已经买入了至少35宗土地,但其为此支付的资金却不超过200亿元,其在成都购置的土地楼面价仅870元/平方米;而保利于5月购入的两个位于上海热门地段的土地,楼面地价却不到万元,其在沈阳和成都所购土地价格也只在千元高低。
虽然企业购置时因购置量大而显得总额不菲,但仔细算算其实都是很划算的买卖,而这一点正是手里有钱的企业所看中的。“若房价呈现调剂,市场预期悲观,地价的调剂幅度将大于房价,因此开发商在房价下跌期将比在房价上涨期显得更加有利可图。”万科方面对此的表现不难看出其“贪便宜”的心理。
第二种逻辑是质优。此类企业在购地策略中更重视优质地块,为此甚至愿意付出相当高的单价。
6月下旬杭州拍出的两个地块就是比较典范的例子。当时成交的两宗住宅用地分辨经过了21轮和13轮竞拍才尘埃落定,其成交价格相比同地段的历史成交纪录没有丝毫降落。
其中一块地的购置方是宁波荣安房产,分析这家企业的背景便不难推断其之所以出如此高价的逻辑:宁波荣安地产[6.60 -3.51%]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宁波中元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股票简称“甬中元A”。2009年6月,公司更名为荣安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退出通信及相干设备制作业,进军房地产经营与开发业。作为一家刚转型成纯地产类的上市公司,宁波荣安可以说是地产业中的新丁,很可能面临对市场把握不好的问题, 因此购置优质地块更有利减小运营上的风险,其高价购地行动背后其实有着非常理性的购地理念。
在近期的土地市场上,优质地块只要挂出来都不乏抢购者,“这反应了当前市态下开发商拿地观念的分化。”资深房产评论员丁建刚这样认为。
第三种逻辑是符合企业战略布局。在六月中旬南京举办的一次土地拍卖中,中电熊猫置业以6628元/每平米的楼面价购得一块土地,这是该企业在南京市场上拿到的地块中价格最高的,该企业营销总监马涛事后表现:“因为该地块早已纳入企业的全部计划中,因此以一个相对的高价拿地,更多的是从全部项目完整的角度去考虑和衡量它的价格的。”
买地中有这种心态的企业并不少见,6月中旬金帝团体在厦门买地时一个引人注视标举动也非常能阐明问题。在一个地块出让过程中,金帝团体?仁文置业在已经给出的5.93亿元最高报价后,再度举牌最终以6.0001亿元买下了这一地块,看似“多此一举”的原因其实是为了缓解资金上的压力。
根据相干规定,成交总价超过6亿元,就可以在出让款的缴纳期限上拖长半年。资金吃紧为何还要买地呢?据其介绍,本来是企业更全面的战略发展计划,因为买下两块新地后,加上该企业在今年3月已经购置的四幅地块,这六幅地块就可以将海域水面环成内湖,更利于整体运作,为此企业也不惜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出手购地。
万科团体的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万科之所以近期购地动作频频,也是因为手里项目卖完就没有项目做了,“房企生存的基本是资金、发展的基本则是土地,因为2008年年底万科没怎么买地,现在从总体战略上,今年就有了这样的拿地布局。”他说。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很难再去做那些激动型的购地举动了,近期逆市拿地的企业其实都是在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做战略性的调剂。”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徐恒分析道。
政府供地的纠结
作为购置方的地产企业现在把自己的算盘打得是越来越精了,这让作为土地供给方的众多处所政府难免陷入抵触。
“调控新政出台后的土地市场上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留心,就是处所政府在土地推出数量上虽然不断增加,但在优势地块的供给量上明显越来越少了。”徐恒对记者强调,“近期流拍的土地大多数原因都不是价高,而是地理地位或者相干配套太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