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7月19日-7月25日)我们观察的17个重要城市合计成交面积达189.6万平米,较上周环比上涨7.9%,其中10个城市呈现了环比上涨,占总数的58.8%。成交量近期浮现出筑底反弹格式,但上周量能仍较年度平均和高点分辨下跌18.9%和59.9%。成交均价指数小幅下滑,上海、重庆和杭州的周跌幅居前。我们保持行业的中立评级,建议投资者伺机加仓至标配,并积极布局商务地产子板块。
支撑评级的要点
四个一线城市上周合计成交50.3万平米,环比上涨14.8%;其中上海和广州分辨上涨23.1%和18.1%,北京和深圳则分辨下跌5.4%和0.3%。一线城市成交量持续两周保持双位数增加,但较年度平均和高点仍分辨下跌10.1%和53.7%。
13个二三线城市合计成交139.3万平米,较前一周上涨5.6%,表现持续逊于一线城市,周成交量较年度平均和高点分辨下跌21.6%和63.4%。在所有上涨的城市中,厦门取得最大涨幅193.3%,长沙、成都和武汉也以60.4%、35.2%和24.2%的涨幅居前;而南京、福州和青岛跌幅居前,分辨为44.9%、33.7%和29.5%。
上周中银国际重要城市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8%至148.9;其中一线城市分类指数下跌1.6%至152.6,二三线城市分类指数下跌2.2%至142.8。三大指数较年内高点分辨下跌12.2%、13.6%和13.5%。总体来看楼市新政出台以后,前期涨势较快、泡沫较大的一线城市价格松动情况更为明显。
中银国际重要城市可售存量指数上涨1.0%至71.0,持续14周上扬;其中一线城市分类指数上涨1.0%至67.5,二三线城市分类指数上涨1.1%至74.7。分城市来看,厦门和南京可售面积周涨幅居前,分辨达4.1%和2.4%;仅东莞呈现下跌,跌幅为0.5%。
七大城市新增可售面积环比下跌13.3%,同期成交量上涨6.5%,导致新增供给消化率从前周的71.1%上升至上周的87.3%。分城市看,武汉和杭州的新增供给量涨幅居前,分辨达620.0%和232.7%,而深圳没有新盘推出。
目前来看楼市的整体成交已经处于筑底回升阶段,其中价格调剂相对充分的一线城市这一局面更为明显,而二三线城市表现相对滞后。由于楼市新政初见成效,以及下半年宏观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定性,未来一段时间的调控政策料以观察前期后果为主基调。地产板块近期表现较为活泼,必定程度也反应了政策维稳以及交易量有望在八九月随着供给激增、价格下调而反弹的预期。我们保持地产板块整体中立评级,投资者可逐渐加仓至标配,同时持续看好商务地产子板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