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持续走低的楼市成交量,一边是依然居高不下的房价。进入七月,楼市的博弈气氛愈发浓重。记者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多家机构获悉,由于成交量的持续走低,京沪深三地楼市库存略有上升,消化周期延伸。专家认为,楼市库存未呈现大幅度激增,与开发商有意“磨洋工”放缓开发节奏,造成供给趋紧等假象进而坚守高房价密切相干。目前,库存量正在由底部缓慢回升,但尚未达到影响企业运营安全的程度。
北京:推盘量骤降 商品住宅库存略增
亚豪机构统计显示,北京4月还有42个项目推出,但5、6两月推盘量骤然降落,每月仅20余个项目开盘,6月新增供给套数相比新政出台前的4月降落了20%。截止到7月21日,仅有10个项目开盘,虽然还有10余个项目打算在7月剩余的两个周末推出,但开盘项目总量将难以达到预期开盘的34个项目。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商品住宅库存量的大小取决于楼市供需关系变更,在调控政策出台前,楼市投资、投机花费风行,茂盛需求导致楼市浮现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式,供给不足的缺口由库存补足,商品住宅库存量逐步回落,最低回落至87000套左右。目前受调控作用,虽然对购房需求产生了强劲的克制,但供给层面同样受到了影响,由于销售速度的降落导致新盘推出的放缓,在供需双双回落之下,商品住宅库存增加也并不明显,调控百余日以来的5、6两月仅累计增加了2000套。
据介绍,北京楼市库存量最高的阶段是2008年11月,2010年6月末以北京楼市9万套库存量相比2008年11月末商品住宅近15万套的库存量,已减少了6万套,其中大部分是上轮调控松动后,楼市供给“青黄不接”,库存量被大批消化所致。据亚豪机构统计显示,已售出的6万套库存住宅中,有4万套是在2009年6月前消化的,这4万套的消化周期为7个月,而2009年6月末至2010年6月末的一年时间,楼市库存仅减少了2万套。
在开发商减少供给量的同时,房价依然坚守高位。亚豪机构统计显示,新政出台以来,北京共有65个楼盘推出了后期新项目,除大兴区的两项目因区域供给量大、竞争激烈,下调项目售价外,还有万科中粮假日风景、蓝岸丽舍、新华联运河湾三个项目停涨,其余60个项目均对开盘报价进行了不同幅度的上调,平均涨幅近三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