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乃康)
北京市住建委的报告,相干信息的披露过于笼统,尤其缺乏具体案例和违规者信息。比如:造假骗房的人都是什么来头?违规者中有没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哪些单位出具的假证明?怎么发明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北京市住建委于昨日颁布了本市保障房复查举动的成果:从今年5月份开端,通过对本市17.9万户已通过资格审核的家庭实行专项核查整治,重新复核备案家庭的收入、资产和住房情况,最终,已查实1430户家庭存在瞒报住房、收入、资产等情况,被取消申请资格。
群众对骗购、骗租保障房问题诟病已久,这种造假欺骗侵犯了稀缺的保障房源,使一项惠民利民政策流于情势或者变味,侵害了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坊间更有“开宝马申请廉租房”以及出租、出借、闲置各种保障性住房的消息不断传出。由政府相干部门牵头,检查保障性住房居住和应用情况,对于出租、出借、闲置等违法违规行动按照规定严正查处,在必定程度上能禁止个别人钻政策空子、占便宜没够的贪婪心理,保护了制度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此次的复查举动顺民心、解民惑都是题中之意,所谓意料之中。然而意料之中也有意外。
据报道,此次复查涉及已通过资格审核的家庭共17.9万住户,其中造假申请保障房的为1430户,占目前被查家庭总数的千分之八。这个比例,与一般百姓的日常感受有必定出入。这就给相干部门的信息披露提出了一个问题。
此次北京市住建委《关于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报告》,指出了当前我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相干信息的披露过于笼统,尤其缺乏具体案例和违规者信息。比如:造假骗房家庭的行骗招数是什么?造假骗房的人都是什么来头?违规者中有没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哪些单位出具的假证明?怎么发明的?又是如何处理的?遗憾的是,大众,的种种疑问,在目前的媒体报道中没有涉及,大家没有找到答案。
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全面迅速,否则当官方供给的信息不足以满足大众信息渴求时,大众,只能靠各种版本的非官方消息,来填充那些要害性的空缺,它直接挫伤政府公信力。以这次对保障性住房的专项核查来说,充分详实的信息披露,可以打消大众,的疑虑,让大家信任专项核查绝非走过场,对那些仍心存幻想,想持续作假、助假的人也有警示意义,还有利于各相干单位以此为鉴,更好地进行审核、监督,可谓一举数得。对有关部门来说,这不是什么难办的事情吧?
此外,这次北京市对查出的不符合申请资格家庭的处分,给予取消申请资格,5年内禁止再次申请;对其中已经签订购房合同的责令解除合同。实际上,这只是改正了错误,基本算不上处分。我担心,比起高高在上的房价来说,如此力度的违规成本实在是微不足道,在利益的驱动下,还会有人前赴后继地去削尖脑袋骗购骗租。我等待有关方面加大对违规行动的处分力度,尤其党员、干部违规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