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干旱持续,鲁西地区的粮食产区将面临大面积减产。 南都记者纪许光 摄
从去年10月开始,山东省中西部一些地区已经连续4个月无有效降水,出现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的情况。截至目前,山东菏泽、济宁、青岛、临沂等多个区县出现小麦返青水灌溉困难,其中鲁西济宁地区旱情为200年一遇。
受灾人口或达150万
“如果到3月份还无有效降水,旱情或达千年一遇。”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截至目前,山东全境受旱农作物达到6095万亩,有60多万人、30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随着旱情的持续,人畜饮水困难的数据将不断增加。
从1月下旬开始,山东省出动民兵预备役力量组织了多次人工增雨(雪)作业,但在一些地区,仍收效甚微。如果旱情持续,饮水困难人口或达150万人以上。
在潍坊、烟台、淄博、泰安等市的山区丘陵地带,由于可用水源大幅减少,已有400多座小型水库干涸,366条河道断流,3万多眼机井出水量明显不足。地下水位处于加速下降态势,潍坊、平度、日照地下水下降幅度在1至2米之间。
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振东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截至目前,山东省已安排7亿多元抗旱资金用于抗旱保苗。
大旱缓解“只是时间问题”?
山东省气象局一位专家在介绍旱情时称,山东气候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
“山东地区的降水量60%以上集中在夏季,容易形成涝灾;而冬、春两级又常发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这位专家说,从今日开始,山东粮食主产区将迎来一次大面积降水(雪),但能否有效缓解旱情,仍不能确定。
山东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尹长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尽管气象干旱情况持续不断,但由于山东境内地下水储备充足,水利设施相对健全,预料旱情对粮食减产影响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有当地农业部门对此却颇为担忧。山东气象部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至今年5月,山东地区的降水总量与往年相比仍将偏少20%左右。
“到了5月份,小麦已经接近成熟期,如果旱情持续到那个时候,不减产才怪呢。”山东省农业厅一位何姓工作人员称,尽管地下水仍可维持一段时间,但在个别地区,由于灌溉设备年久失修,农民守着水源用不上的情况也偶有发生。
专家提醒谨防粮食炒客
此前,有国际舆论预言,中国黄河流域大旱或将影响世界粮价。对此,有专家指出,大旱不会影响国内粮食价格。专家引用的数据显示,2010年,受身为世界第5小麦出口国的俄罗斯提高出口税率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小麦价格上涨45%,而中国国内上涨仅5.1%。
“国际炒家拿大旱说事,肆意炒作,也是导致粮价上涨的主因。”有关部门在回应担忧时说,纵观历次世粮价格疯长,国际炒家的人为干预始终充斥其中,而从此前国家有关部委公布的数据看,此次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旱对国内粮价的影响仍在可控范围内。
但专家同时提醒,一些国内粮食企业大量屯粮趁大旱炒作粮价的风险也同时存在,必须加以重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