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委书记张振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团分组审议中。特派记者 韦国骞 摄
大众网北京3月6日讯(特派记者 李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区域发展规划,并继续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十二五”期间,山东“蓝黄”战略并肩齐行,济宁市非“黄”也非“蓝”,该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团分组审议现场,济宁市委书记张振川接受大众网专访时表示,虽然“不黄不蓝”,但济宁是鲁南经济带的重要城市,高铁时代的到来,将给济宁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大众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指出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济宁作为资源大市,资源优势明显。其中煤炭储量达260亿吨,占全省一半以上,同时,济宁还是一座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悠久的东方文明重要发祥地。步入“十二五”,“蓝黄”两大战略并肩齐行,但作为非“蓝”非“黄”的济宁市,将采取何种发展策略?怎样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张振川:济宁市尽管也不黄也不蓝,但是鲁南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城市。省委省政府前几年已经制定规划了鲁南经济发展战略,而且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扶持鲁南经济带的发展。
济宁有济宁独特的优势。济宁历史文化悠久,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比较多,大自然留给济宁的东西比较多,可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济宁区位优势也非常明显,它是南北方的接合点,东西部的过渡带。它可以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也可以向中西部延伸,又可以承接黄三角、蓝色相关的产业向济宁的延伸。济宁交通也比较便利,现在有空港,特别是京沪高铁今年将全线开通,济宁又是一个大站,所以高铁时段的到来,将给济宁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济宁的产业技术较好,像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纺织、化工等产业技术发展势头也较好。这些年来,装备制造业已经占了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63%以上。另外,济宁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去年济宁薄膜太阳能发电站投入运营发电,在全国属于规模比较大的。和光伏产业相联系的企业,现在都在向这个地带集聚,已经形成了规模效益。有了国家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济宁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大众网:济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什么?
张振川: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比较好的县市区可以和聊城东阿等比较好的县市区相媲美,但是比较差的县市区还有差距。所以这两年除了对一些欠发达的县市区,中央、省里、市里,正在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解决他们财务上的困难,解决他们流转上的困难,解决他们工资发放上的困难。
第二,这些年,对于欠发达的县市区,我们帮助他们规划论证建设工业园区,而且市里推荐了一些相关项目,他们自己也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一些项目进入园区,通过园区的发展来带动地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我们也在主动加强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领导班子的建设,比较侧重选拔一些比较优秀的干部,选拔一些懂经济会管理、讲奉献、有魄力的干部到这些地方工作,现在来看效果比较明显。有的比较困难的县市区,这两三年发展得比较快,有的再有两三年的时间可以扩展。
大众网: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经验您觉得是否值得推广?
张振川: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经验我看还是继续推广。这次总理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济宁的情况也是这样,我们的城镇化现代水平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城镇化不是发展快了,而是滞后,不是发展得很好,而是现在还有很多薄弱环节,所以将来还要积极地稳妥地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