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为期三天的2011年山东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在济南拉开帷幕。与以往相比,今年活动现场最大特点就是投诉明显减少,多数市民的问题都是以咨询为主。

消费者在现场反馈意见 记者郭辉摄
山东新闻网3月13日讯(记者 王震)今天上午,为期三天的2011年山东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在济南拉开帷幕。与以往相比,今年活动现场最大特点就是投诉明显减少,多数市民的问题都是以咨询为主。
“我不是来投诉的,就是想提个建议。”济南市民于女士来到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工作人员桌前,反映自己的想法,“我交保险的时候对方要求转账,可是我用现金交习惯了,心里觉得踏实。要是转账的话我得先坐车去银行存钱,太麻烦了。”于女士说,最让她感到不便的是开发票的时候。“得拿着身份证,去另一个专门的窗口排队,而且他们给票的时候总问是不是要报销,显得不大情愿,这事你们能不能协调?”省保险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当场表示会和保险公司方面沟通,以什么样的方式交费应该最大限度的尊重市民习惯。“不管是否报销,保险公司都应该给发票,这一点是明确的。”
在省盐务局办公桌前,聚集了很多市民,在听工作人员讲解如何辨识假盐。“我没买到过假盐,只是想多了解一些,说不定哪天就用得上。”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如果遭遇假货,她首先会和卖方沟通,通过卖方找厂家索赔,如果不顺利就直接找消协或者工商。“还可以找媒体曝光,我觉得不用非等到‘3·15’再投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李女士有同样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省消协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活动首日,来投诉的市民比往年少了许多,更多的人是来咨询相关知识或者提建议的。“主要是因为市民维权意识提高,维权渠道增多,有时候只要在家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不需要到现场来投诉。市民的消费意识也越来越理性,盲目消费减少。”该工作人员表示,另外一个原因是近几年,政府职能部门和各行业组织对药物、食品、霸王条款等问题监管比较严格,这也减少了消费者利益受损的几率。
现场花絮:
大学生志愿者称维权需要勇气
张春晓是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的一名学生,去年就做过“3·15”活动的志愿者。“工作挺杂的,但是很锻炼人,让我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那么作为一名“3·15”活动的志愿者,在自己需要维权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我前段时间买了个耳机,用了不到5分钟就坏了。我去找卖家,他们一开始不给换。我就又找到他们负责人沟通,最后给换了。”小张说,在她这次“维权行动”中最重要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发票,这是最根本的维权工具;其次我觉得需要勇气,要放得下‘面子’,这也是我做志愿者学到的宝贵经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