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青岛百年老树神秘消失 市民乘凉只能靠楼影子

时间:2011-03-16 11:27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www.yunhepan.com

  据文史专家鲁海介绍 ,德占时期,德国人将青岛定位为“休闲城市”,为此还搞了一场“植物实验”,试图把世界各地的植物移植到青岛,青岛的树木也在那个时候种类繁杂起来,如果能活到现在,它们最老的已有百余岁。遗憾的是,历经战乱和之后的城市扩张等岁月洗礼,很多树木没有保留下来。除了景区和岞山路等老城区街道,如今的青岛已很难见到一条“百年大树街”了。

  

点击浏览下一张

 

  除了一条岞山路,人行道上已经很难见到密集的有着沧桑容颜的老树。但事实上,曾经在青岛,几十年、上百年的大树本来并不缺少。据文史专家鲁海介绍 ,德占时期,德国人将青岛定位为“休闲城市”,为此还搞了一场“植物实验”,试图把世界各地的植物移植到青岛,青岛的树木也在那个时候种类繁杂起来,如果能活到现在,它们最老的已有百余岁。遗憾的是,历经战乱和之后的城市扩张等岁月洗礼,很多树木没有保留下来。除了景区和岞山路等老城区街道,如今的青岛已很难见到一条“百年大树街”了。树木与世无争,只为人们遮挡风尘,提供阴凉,可惜没有脚不会跑,它们总被拿来作牺牲。

  老青岛的遗憾——

  —如今夏天乘凉得靠高楼影子

  今年73岁的王元建老人说,相伴多年的大树没了,夏天乘凉得靠高楼影子。这位老人在青岛住了一辈子,可他觉得青岛的老街让他越来越陌生。陌生的理由有很多,但有一样东西体验得最深刻:街道变了,大树没了。

  这位在老城区生活、工作了近60年的老青岛,如今住在浮山新区,这个地方,总让他觉得住得不舒服,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缺少大树。

  中山路是他生活过的地方。20年前这条商业街上有很多漂亮的法国梧桐。每到夏季,那些高大结实的梧桐树枝叶繁茂,绿荫如盖,夏天逛街的时候走树冠下面,阳光不再刺得人眼花。可惜上世纪90年代初,中山路改造砍掉了这些大树,被砍掉的还有昔日的旺盛商气。

  馆陶路一带是他工作的地方。在那里,可称得上“参天大树”的梧桐也曾经随处可见。但在两年前,随着馆陶路的拓宽改造,一批老树纷纷被砍或迁走,这条“洋行一条街”的面目也发生了改变 。

  被改变的不止老街。家住鞍山二路的刘兴是个摄影爱好者,家门口的法国梧桐是他小时候的玩伴,在他的印象中,一到夏天,法国梧桐的树荫就挡住了整条道路,走在路上非常凉爽。然而几年前,抚顺路到重庆南路一段所有的法国梧桐被换成了其他树种,昔日大树变成了小树,绿荫从此不再。“有时候走在这条路上,都觉得像走错路了。”这条就在家门口的道路,让刘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陌生。

  对街道陌生的,不但有本地人,还有那些常来青岛的游客。淄博人王敏是个建筑商,由于工作的原因,每年都会来青岛出差多次。让他留恋青岛的,除了海滨风光就是参天大树,从八大关的各色彩树到老城区的高大法桐,王敏都爱一看再看。这些年,除了一些重点景区之外,馆陶路、中山路、齐东路等一带,王敏去得越来越少了,因为这些地方已经今非昔比了。

  “以前记得青岛有很多大树,比较多的是那种又粗又壮的法国梧桐,但现在觉得少了很多,尤其老城区的那些大树,有的换上了南方树种,感觉青岛的特色在消失。”在青岛开饭店的东北人董先生说,就他所知,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其中的“绿树”指的就是层层叠叠掩映着街道和民居的大树。可如今,“绿树”少了,整个青岛正变得“簇新”起来。

  山路上保留的百年绿荫

  绿槐半岛,青岛曾有这么一个漂亮的称谓,如今说起来,还有几人能知道?“肯定没多少人了,因为城区的槐树越来越少了。从前可不是这样的。”鲁海老先生有一些惋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园林工作者介绍说,从2000年开始,市区行道树几乎年年换,基本上换了个遍,相比20年前,青岛的行道树树龄至少年轻了20岁。

  百年前的“植物实验”

  “除了一条柞山路和部分景区、公园,在青岛,已经见不到密集的树龄近百年的大树。”这是市民崔先生的感叹。几个月前,他将这样的感叹发到网上,立即引起不少市民的共鸣。

  岞山路上,几十棵老树排列在并不宽阔的道路两侧,它们长得不算规整,倾斜的树干肆意伸展着,即使冬天也显得生气勃勃。有的树干直径达1米左右,一到夏季,浓密的树冠把街道装扮得格外漂亮。“夏天走在这条路上特别舒服,因为树叶密密的,抬头都看不到太阳。”一位中山公园的工作人员说,这些老树有的已有近百年历史。

  事实上,在青岛,几十年、上百年的大树本来并不缺少。

  文史专家鲁海介绍说,青岛很多街道以前都种满了大树。在太平路和大学路一带有30多棵银杏树,就是1892年清政府设立总兵衙门时所种,历经百年至今郁郁葱葱。银杏树在中国素有“千岁树”之称,德占时期,德国人沿袭了中国人的传统,在原总督府附近的明水路和莒县路一带,也种植了近300株银杏树。当时,德国人将青岛定位为“休闲城市”,为此还搞了一场“植物实验”,希望把世界各地的植物都移植到青岛。青岛的古树树种从那个时候起更加繁杂起来,且多集中在中山公园和太平山公园一带,如果能活到现在,年龄最大的已有近120年的树龄。

  老树云集的 山路

  遗憾的是如今在市区,尤其在人行道上,年龄近百的成群老树已不多见了,不少老青岛人只能数出一条岞山路来。

  “岞山路这些梧桐比我年纪还大,我七八岁那会儿,天天在这些树下面玩捉迷藏,还曾在一棵树下抓过一条蛇!那会儿这些树的树干我一个人就已经抱不过来了。”52岁的老居民周延黎兴奋地回忆说,小时候他喜欢到如今的天泰体育场附近踢球,踢完回家时从岞山路经过,满树洒下的阴凉让他浑身神清气爽;家里一旦来了亲戚,父母会带着他们穿越岞山路去中山公园玩,一路上的苍天大树让亲戚们称赞不已,也让周延黎心里莫名生出自豪感;还有那生长得奇形怪状的树枝,一年四季都会吸引一批批学生和画家来写生,让大树底下充满宁静浪漫的气息……

  据了解,目前岞山路上的老梧桐有不少已近百岁,还有两棵树龄过百,可谓“寿星云集”。可惜这样的百年老树街在城里难觅第二条。

  今行道树多是“小年轻”

  今年植树节前夕,记者对岛城老城区和东部城区的交通主干道行道树做了抽样调查。发现基本上见不到一条完整的“大树街”。据了解,中山路的银杏树龄多在二三十年左右,香港路上的法桐等树龄也多在20年左右,燕儿岛路上的国槐等树龄不过十年左右,海尔路、东海路等路段的树龄多在一二十年左右。而且,这些树的树龄是从在苗圃里生根发芽时算起的,如果要算移植到街道后的年岁,那就更短了。

  “从2000年开始,市区行道树年年换,基本上换了个遍,相比20年前,青岛的行道树树龄至少年轻了20岁,树年轻了,街道也跟着年轻了,原来的那种历史厚重感也就消失了。”一位园林工作者感叹说,上述路段的行道树几经更换,再加上多是引入的外地新树种,生长速度慢,一直难成气候。

  那些大树为何神秘消失

  曾经的大树都哪里去了呢?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声音是:新城区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区改造不可阻挡,这是导致大树纷纷挪窝、死亡的原因。其突出表现在铺设管线、道路拓宽、建设楼房时人们对树木的忽视。比如,管线铺设要在地下挖沟,距离管线较近的大树就会遭殃;道路拓宽,原来的大树就要被迁移;建设楼房,大面积树区不可避免地要被占用,而树木移栽和后续养护经常得不到保障。

  家住齐东路的代先生是一个老教师,几年前,他看到距离自家不远的一棵大树正被工人砍伐,立即上前阻止,对方不听,后来多位邻居一起上阵,一番劝解加胁迫后才制止了对方的伐树之举 。为了保住这棵大树,代先生和邻居随后向多个部门反映了多次,上到市政府下到居委会,能找的人都找了,可这棵树还是在一个下午神秘消失了。

  王铎,岛城知名文史学家。2009年5月,获悉馆陶路发生大规模“屠树”事件后,他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以市政协委员的身份联系有关部门,为保住这些大树积极奔走、多方呼吁。王铎还把老树被砍的消息发到网上,发给热心市民,在各种社会力量的一再干预下,“屠树”行为才中途得以制止。

  市城市园林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城市建设改造时有大树被砍伐,令人痛心。其实依据《青岛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必须对树木实行有效保护,能够保留的一律保留;同时,任何单位 、个人在涉及树木迁移、砍伐时必须经市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依法审批,对枯死、确无迁移可能的树木也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后才能砍伐。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受制于种种因素,相关部门监管时总是“鞭长莫及”。

相关阅读
  • 龚正看望获救人员并主持召开会议部署后续工作
  • 大众锐评丨“给媳妇打个电话”,是真情流淌!最高褒奖!殷殷期盼
  • 山东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
  • 日兰高铁(鲁南高铁)日曲段11月26日通车 山东将开3对环形高铁
  • 康复大学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
  • 山东前十个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还有这5个鲜明特点
  • 感觉挺好,和正常人一样!梁宝寺火灾事故获救矿工目前状态良好
  • 这就是山东丨街采:这首曾唱响太空的山东民歌你知道吗?

    • 上一篇:青岛将添航空起降点 明年望坐飞机逛崂山
      下一篇:环境恶化水土不服 外国名树青岛难存活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