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大学毕业卖起包子 “包子哥”一年挣上百万

时间:2011-05-11 11:27来源: 大众网--生活日报 www.yunhepan.com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卖包子 包子哥

  [提要] “虽然上了四年大学,可我从未想过去找工作,开一个包子铺是我毕业时的理想!”近日,25岁的范征坐在龙岱华厦16层的办公室里对记者说。和很多大学毕业生截然不同的是,2008年大学毕业时他压根就没去找工作,而是选择了开包子铺。不到3年的时间,这个神奇的“包子哥”从“偷艺”学包包子起家,发展了“包子推广中心”,并成立了“范征餐饮服务有限公司”,预计今年的收入将超过100万元!

  

 

  “包子哥”范征(右二)现场教学员包包子。

  

 

  “包子哥”与公司成员研究业务。

  

 

  在包子培训中心,学员自己动手做饭。

  

 

  卖包子时的场景。(资料片)

  “虽然上了四年大学,可我从未想过去找工作,开一个包子铺是我毕业时的理想!”近日,25岁的范征坐在龙岱华厦16层的办公室里对记者说。和很多大学毕业生截然不同的是,2008年大学毕业时他压根就没去找工作,而是选择了开包子铺。不到3年的时间,这个神奇的“包子哥”从“偷艺”学包包子起家,发展了“包子推广中心”,并成立了“范征餐饮服务有限公司”,预计今年的收入将超过100万元!

  □文/本报记者 尹玉涛 片/本报记者 王鸿光

  读大二时第一份生意就挣了1000多元 大四快毕业了压根没想去找工作

  “我的主营业务一直就是包子,我不介意别人喊我‘包子哥’!”范征是个瘦瘦的戴着眼镜的小伙子,说话慢条斯理,文质彬彬,乍一看怎么也不像是在餐饮界小有名气的老板。

  2008年大学毕业的范征,没有像同学一样走上考研之路,也没有东奔西走乱投简历,当年的12月份,他在济南开起了包子铺,开始创业。2009年,范征成立了“范征包子推广中心”,经营包子技术培训、包子技术支持、包子产品制作。范征的名片上没有印“总经理”、“总监”等称呼,只有“范征”两个字、联系电话以及简历。

  “我的大学过得与别人有点不一样!”范征笑着说,2004年被山东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录取后,他便开始琢磨自己赚点学费,大一功课多比较“老实”,大二便开始自谋“钱”路,那时同学们都去发传单,他却选择了去卖电话卡。

  “发一天传单才挣20元,卖一张电话卡就能挣40元!”脑子活泛的范征没有“随大流”,而是自己联系业务卖手机卡,一个月卖了30多张,一下子赚了1000多元,而这也是他的第一笔进账。

  到了大三,特长辅导班热起来,同学们纷纷去做家教,他发现家教多但辅导资料却少,于是利用专业特长,将音乐、舞蹈、乐器等资料整理装订成书。这些家教资料书销路很好,几天工夫卖了几十本,又挣了1000多元。这期间,他还“倒腾”点长途电话卡,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大三时小生意做得不错,好的时候一个月进账四五千元!”范征说,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一个多学期的时间,他纯赚了10000多元。

  到了大四,他觉得“小打小闹”没意思了,经过考虑决定进行长期创业。这时,同学们都去找单位实习、托关系联系就业,他则压根没想过去找工作,而把全部精力用在找店铺学艺、进军餐饮业上面。

  为学手艺潜伏包子铺整一年 上完大学突然去学包包子,父母知道后都快气疯了

  “上了四年大学,却突然去学包包子,父母知道后都快气疯了!”范征告诉记者,到了大四下学期,同学们都去实习、找工作了,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学包包子,这个决定让父母、同学、朋友都觉得他更另类了。

  “大家都觉得,一个本科大学生开包子铺是很掉价的!”范征说,从南到北全国人民都吃包子,门槛低,投资不大,但发展空间不小,“大家都不去做,那我去做,有市场、能赚钱才是硬道理!”

  主意打定,范征就在南全福小区租了一套房子(每月房租1000多元),准备全心去学手艺。一开始,他先到济南有名的包子店去打工,用他的话说就是“潜伏学艺”,当然打工要从最底层干起,这让他的学艺过程十分艰辛。大四下学期一开始,他先后在济南4家包子店打过工,从小工做起,有的干了3个月,有的只干了1个月,一个月工钱是600元,干长了会涨到八九百元。

  “打工不为挣钱,纯粹是为了学艺!”范征从和面、绞肉、打馅开始学,学会了擀皮、包包子、卖包子,随叫随到,在店里整个流程的工种都干,每天一直忙个不停。

  “那时每天特别累,要不是学艺的意志在支撑,我恐怕坚持不下来!”在济南打工的半年时间里,他早晨5:00就要起床,一直忙活到晚上8:00下班,除了中午简单休息一下,十几个小时都在干活,虽然是22岁的小伙子,但每天很累,回家就倒头大睡。

  “因为抱着学习的态度,自己特别用心,亲手实践反复做,很快就学会了各种包子手艺!”打工半年之后,大学也毕业了,同学们都上班了,他却坐上了去浙江的火车,先后到了绍兴、宁波等地,一边到当地的包子店打工,一边潜心学习当地灌汤包的手艺。

  “南北包子不仅口味不同,经营方式也不同,如果能融会贯通,这对自己开店大有帮助!”经过一年艰苦的“潜伏学艺”,到2008年底,22岁的范征既学会了制作各种口味的包子,又学会了南方人精明的经营模式,租到一间门头房并招募了两个伙计后,他的第一家包子铺就这样开业了。

  开包子铺不如教人包包子开店 生意红火时他卖掉包子铺成立了“推广中心”

  2008年12月20日,第一家“范征包子铺”在北园大街东段开业,由于包子口味不错,生意一直挺红火,后来因道路拓宽拆迁而被迫停业。

  “第一个包子铺投入2万元,自己上学时攒了一万五,其余的是向父母和朋友借的!”对于第一个包子铺,范征不仅投入了第一笔创业资金,也投入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激情,更掘出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开业半年多净赚3万元!

  2009年7月1日,第二家“范征包子铺”在文化西路省中医附近开业,由于设备用的是原来购置的,这次投资才1万多元。由于包子铺位置好,所以生意更好,每天买包子的人经常排队,不到半年时间就赚了2万多元。

  2009年底,就在包子铺生意火爆的时候,范征又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把包子铺转给别人。对于这个决定,认识他的人都不理解:“好好的钱不赚,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我当时脑子挺正常的,因为不想老是当一个小店老板!”其实到了2009年下半年,范征就开始考虑长期发展,不想只追求眼前的小利益,不想只当一个整天一身面粉的小老板。

  “我想开一家培训中心,专门教人包包子!”在“范征包子铺”里,他发现经常有人来学手艺,明着学暗着学的都有。通过自己当年学艺的过程,范征知道想开包子铺的人不容易,而自己的亲身体会,又让他洞悉有这样的市场需求,但是在包子铺里学艺不系统、不正规,所以不如教人包包子、教大家开店。考虑再三,“包子培训公司”的思路渐渐成形。

  2010年1月1日,范征在北园大街龙岱华厦租了一间房子,6个人成立了“范征包子推广中心”。推广中心一开业,来学包包子的人络绎不绝,一年下来营业额40多万元,纯利润达到20多万元。

  “我最高兴的是,现在父母觉得儿子确实很有本事!”范征乐呵呵地说。

  来学艺的有泰国的也有澳大利亚的 跟他做包子事业的还有研究生

  “培训最少一周,至少学会一种包子的做法!”在范征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他的“培训基地”——龙岱华厦一套复式结构的房子里,只见培训大厅、品尝大厅、发面厅、早餐项目厅、快餐项目厅、品牌推广厅、休息室、办公室等设施一应俱全。

  “我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昨天晚上才到济南!”学员杨尚卫对记者说,他来自广西贵港,其他三个学员除了贾超广是济南人,李国华、张春光分别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吉林长春,而他们都是慕名而来学艺的,“在全国这样的包子培训中心很少!”

  “今天学员人数算是少的,前一阵经常是每天二十多个人,我们都忙不过来!”教练杨君英说,学员不仅有山东的,还有来自新疆、河南、河北、福建、吉林、辽宁的,而且还有来自泰国和澳大利亚的。

  杨君英介绍说,祖籍是徐州的小郝在澳大利亚留学,由于在澳开店有一定营业额后就可以拿到绿卡,于是他到这里学艺,准备到澳大利亚开包子铺;还有一个在泰国定居的华人,想在泰国开店,也赶到这里,学了10天后满意而归。

  “我的业务不只是包子了!”范征说,除了主业仍是包子外,他还能推广早餐类食品培训,包括油条、豆浆、鸡蛋灌饼、肉夹馍等,都可以提供餐饮服务技术开发和转让。

  范征透露,他已不满足于“包子推广中心”,“范征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已于近日成立。“今年预计收入在100万元以上,而我的长期计划是做大做强,争取上市!”

  “他的想法很前卫,总是与众不同!”公司客服人员罗清燕说,现在公司有10个人,绝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中李婧是山师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3月份刚过来。而李婧是在网上查找大学生创业,搜到范征后就特别看好,于是就辞职过来了。

  帮范征做“包子事业”的不仅有本科生,还有研究生,山东艺术学院2008级传媒专业的研究生朱丛丛就拔刀相助,赶来帮助学友创业。

  ■新闻背后的故事 “包子哥”并非一帆风顺 最惨的时候兜里只剩400元

  最近,记者再次来到范征的办公室,他正在和李婧商量帮助长清区一名残疾人培训的事情。由于自己在创业时曾经有过低谷,所以他也很愿意去关心帮助别人。

  “创业最难受的一段时间,是刚转型成立推广中心的时候!”与大部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一样,范征也有过事业的低潮期,而且说当时都“差一点就关门大吉了”。

  那是2010年1月1日,范征成立了“范征包子推广中心”,这个推广中心投资近6万元,一下子就耗尽了他这几年所有的家底,其中包括包子铺盘出去的2万元,以及开包子铺积攒的收入。

  “开包子铺的风险小,可开始做推广中心却接连碰壁!”虽然把“老本”都押上了,可推广中心开业的头两个月经营惨淡,从2010年1月份到2月份,一共接到了两单生意,收入为1800元,而这两个月的房租就有3600元!这期间正赶上春节,回肥城老家过年时,范征的兜里只剩下了400元钱。回到老家,他一点钱也不敢花,生怕连这点钱都留不住了。

  “当时大学同学工作都走上了正轨,我则刚从包子铺转型到推广中心,头两个月赔得一塌糊涂,比一比同学们,心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啊!”身边的不少人都笑话他是一个“卖包子”的,这让他倍感煎熬,而且真实的经营情况还不敢给父母说,压力过大的他度过了一段吃不下、睡不着的日子。

  “这个没过好的年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范征说,当时心情特别郁闷,并准备如果到了2010年3月份,推广中心经营再无转机,他就“关门大吉”,然后借钱去做别的生意。

  没有办法,范征和自己的员工只剩下一“招”:拼命地打品牌,不分昼夜地在网上推销自己,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中心。

  苦尽甘来,2010年3月份,包子推广中心迎来重大转机,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客户的电话接连不断,一个月下来营业额达到1.8万元,利润额超过了1万元,一下子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大家眼中的“包子哥”

  父亲眼中的他

  “早知道卖包子,初中毕业就不让他念书了!”

  ——范征父亲 范元和

  “上了四年大学,一毕业却去包包子了,我们老两口真是想不通,觉得这孩子学都上瞎了!”谈及儿子当初执意去学包包子,范征的父亲范元和说,当时他和老伴都气得够呛,恨不得把儿子打一顿。

  范元和说,自己就俩孩子,他是做建筑生意的,老伴是家庭妇女,范征的姐姐是中学教师,儿子考上大学一家人都很高兴,觉得儿子将来肯定能端上“铁饭碗”,不是坐机关就是去大企业,至少也去个广告公司。可没想到,这孩子却一直惦记着开包子铺、当个小商贩,真是觉得学都白上了。“早知道他要卖包子,初中毕业就不让他念书了!”

  经过快3年的努力,范征现在成了一名成功的创业者。看到儿子奋斗的过程,范元和老两口的想法也有了转变。

  “现在看来,他还是挺有眼光的,也很有创业的思路,我挺佩服他的!”范元和说,没想到范征做得这么成功,因为很少有大学生去选择包子这条创业路,所以现在“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同事眼中的他

  有魄力有想法还敢干

  ——范征公司销售部经理 张德琛

  “和范征相处了一年多,也学到了很多,总是能感受他与众不同的魄力!”张德琛2010年毕业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现在是范征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他说,范征在创业时有很多独到之处,“有想法而且敢干!”

  “虽然是公司的领导者,虽然点子很多,可大家一起创业,他都是和我们商量着来,没有见他发过脾气,在互相尊重之间,让我觉得公司的环境特别好,于是也特别有干劲,有时都主动来加班!”张德琛告诉记者,范征经常研究一些成功企业的书籍,一些企业起家的成功经验也影响了他。

  “挺佩服范征的,现在每天很忙,但很充实,感觉很有奔头!”在张德琛的眼中,范征更像一个胸怀大志的商界奇才,值得自己去一直学习,而且在这里没有太大的压力,一点也没有打工的感觉。

  老师眼中的他

  范征的事例改变了我

  ——山东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马蕾

  “我曾经是范征的老师,也曾是范征所在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范征的事例对我触动很大,也改变了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的传统观念!”马蕾对记者说,原来大家都认为大学生就业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从范征的创业经历来看,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通过劳动养活自己,并能带动一批人就业,那就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范例。

  “范征的事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这对于学生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而且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马蕾举例说,山东艺术学院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如果去画院做一名画匠不错,去当一名教师也不错,去做一名自由职业者也不错。为此,在今后的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方面,因为范征这个典型的就业范例,使她的许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学员眼中的他

  他教会了我去创业

  ——范征包子推广中心学员 苏振

  “我从范征那里学会了包包子,现在在济阳开了一家包子铺,生意还不错!”苏振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他是从山东省工会干部管理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一直想自主创业。

  “很快就学会包包子了,我的创业也随之开始了!”2010年5月底,他从网上了解到范征的包子培训中心后,怀着浓厚的兴趣前来培训,一个多星期就学会了蒸包的手艺,于是回到老家济阳县崔寨镇,在蔬菜批发市场附近开了一家包子铺。包子铺春节过后效益一直不错,一个月能挣到3000-5000元,尤其是这一阵由于生意很好,他还雇了两个人帮忙。

  “当时是看了范征的广告去学习的,现在不到一年,开店的1万多元已经回来了!”苏振说,他现在还时常去找范征求教,接触多了更加佩服范征,觉得范征是自己的一个榜样。

  ■记者对话“包子哥” 创业开店不是作秀 不怕被徒弟们饿死

  在范征的QQ签名上,有这样一句话:“公司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所有人都要拼命,谁工作不拼命谁走人。”他解释说,这是鼓励大家工作要努力,工作之外要享受生活。为了保证公司的战斗力,他任人只看能力,曾经给他帮过忙的父亲因为年纪大了,不适应公司的高强度快节奏,也被“强令退休”回老家了。当然,面对记者的三个疑惑,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问题

  1

  你觉得你的经验哪些值得借鉴?

  范征:第一,创业不是作秀。创业要抓住本质,那就是盈利,既耽误时间又亏损的活,那不做也罢。有的人大学毕业后,曾经开过店成了找工作的资本,可那只证明是失败的经历,社会并不会认可。

  第二,创业不要怕吃苦。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比别人的成功概率大。并不是坐在宿舍想出一个好点子,那就肯定能赚大钱。

  第三,认准一件事情不要轻易放弃,在保持盈利甚至微利的情况下,能解决温饱问题,就至少坚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再求发展。

  问题

  2

  你觉得你创业中的教训有哪些?

  范征:最深刻的教训,就是多次曾经有“一夜暴富”的想法,这让自己总想事半功倍,可实际上创业必须要脚踏实地,因为“一夜暴富”只是梦想,更是无聊的空想。

  马云成功了,大家创业时,动辄就想成为马云那样的人物,然后都去研究电子商务,可是成功的没有几个,因为要真正理解并懂得电子商务才行。创业要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不一定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大学四年,很多时间在忙于“倒腾”生意,现在感慨读书读少了,所以也在恶补之中。

  问题

  3

  传授技术,会不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范征:我当年学艺很艰辛,也考虑过业务渠道变窄的问题。可我认为,餐饮行业尤其是包子行业的生命周期较短,一般不超过5年,因为做这个行当的人做得好的,会转行干别的,干得不好的一般也就放弃了。而且会不断有愿意尝试的人投进来,所以看好推广技术市场。

  如果别人也开包子推广中心,我并不担心,因为我的经营思路是跟着市场走,这个行业如果真正饱和了,那我会转型做别的行业,这一方面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我并不担心将来的出路,因为我一直关注市场,跟着市场需求走。现在,范征餐饮有限公司已经挂牌,一个月平均10万元的利润,而且下半年才真正进入旺季。

相关阅读
  • 龚正看望获救人员并主持召开会议部署后续工作
  • 大众锐评丨“给媳妇打个电话”,是真情流淌!最高褒奖!殷殷期盼
  • 山东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
  • 日兰高铁(鲁南高铁)日曲段11月26日通车 山东将开3对环形高铁
  • 康复大学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
  • 山东前十个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还有这5个鲜明特点
  • 感觉挺好,和正常人一样!梁宝寺火灾事故获救矿工目前状态良好
  • 这就是山东丨街采:这首曾唱响太空的山东民歌你知道吗?

    • 上一篇:山东曝网络欺诈典型案例:200万的手机是假的
      下一篇:乳业变革中的奶农之困:奶牛场变成菜园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