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彭岩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 ,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1月至4月,CPI同比上涨5.1%。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统计数据显示,全省4月份CPI总水平上涨4.6% ,涨幅较3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青岛CPI上涨4.5%。
CPI涨幅比3月份回落0.1%
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 ,涨幅比3月份回落 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5.2%,农村上涨5.8%;食品价格上涨11.5%,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4%,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5%,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1%。
4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1%。
食品价格影响的程度下降
延续今年以来物价上涨的特征,4月份 CPI翘尾因素的影响仍大于新涨价因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4月份CPI同比上涨5.3个百分点中,3.1个百分点来自翘尾因素,占同比涨幅的58.5%,而新涨价因素占41.5%。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食品价格继续领涨CPI,但受蔬菜价格下降的影响,食品价格对4月份 CPI影响的程度在下降。数据显示,4月份 ,食品价格拉动 CPI上涨3.4个百分点,影响程度是64%,比上个月略有回落。
盛来运表示,CPI同比涨幅回落、相关细类价格环比虽上涨但涨幅收窄,同时4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PPI)的同比涨幅由3月份的7.3%回落至6.8% ,表明物价上涨的整体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国家关于物价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蔬菜价格下跌带动CPI回落
虽然食品价格同比增幅依然较高,但其中鲜菜价格环比回落明显。专家认为,近日蔬菜价格的大幅下降缓解了物价上涨的压力,但CPI仍在高位运行,特别是食品类中仍有部分商品价格呈不断上升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食品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是4月份蔬菜价格出现了明显下降,由于天气好转、供给增加使4月份的蔬菜价格比 3 月份环比下降11.2%,由此引起食品价格环比下降了0.4%。
蔬菜价格的快速回落,普通市民已有感受,“菜贱伤农”成为近日人们热议的话题。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25日至5月1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4.2%,已是连续第五周下降。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CPI统计的是最终消费品价格,超市、菜市场中的菜价下跌幅度比菜农及批发市场上要小得多,这也是CPI中食品价格下降缓慢的原因之一。
虽然近期蔬菜价格出现明显下跌,但食品中的粮食、鱼 、肉等产品价格并没有下降,有的还继续上涨。
物价上行压力不容小觑
尽管国家一系列稳定物价的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正逐步显现,特别是有关部门对一些关系民生的重要产品的价格上涨意图进行了及时干预,对稳定价格预期产生了积极作用 ,但综合考虑国内外情况,未来我国仍面临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与3月份 CPI同比涨幅创近3年内新高、环比出现8个月来首降不同,4月份 CPI同比增幅回落的同时,环比却又现涨势:八大类商品中除了食品价格受鲜菜环比下降11.2%影响出现环比下降外,其余七类均上涨。
相对同比数据,环比数据能更灵敏地反映出经济的最新变化。由此看,我国未来面临的物价上行压力仍不容小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王军认为,无论从存量还是增量看,造成当前国内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尚未得到完全控制。
“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既有价格上涨的压力,也有促进价格下行的因素。”盛来运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切实地把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岛城上月CPI涨了4.5%
全省4月份CPI上涨4.6% ,食品价格稳定了,工业消费品又贵了
半岛都市报5月11日讯(记者 李兵 通讯员 王延芳) 11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获悉,4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6%,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青岛上涨4.5%。此前“主导”CPI走高的食品价格在4月份保持了稳定,但以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交通与通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体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为代表的6大类工业消费品价格全部上涨,成为影响CPI走高的主因。
4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6%,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4月份,全省食品价格上涨10.2%,涨幅保持在上月水平,涨势稳定。
其中肉禽蛋价格大幅度上涨。全省猪肉价格上涨42.4%,涨幅较上月再扩大14个百分点。截止到四月底,全省猪肉(精肉)价格每千克约在25元,较去年同期18.43元涨价约6.8元,上涨37%左右。饲料、人工费、运输费等成本增加是猪肉价格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全省鲜菜价格季节性大幅度下降,鲜瓜果价格居高不下。4月份,随着应季菜的陆续上市,全省鲜菜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态势,降幅达11.1%。
在居住类中,全省居住价格上涨6.2%,涨幅略有回落。衣着价格扭转了多年的持续下降局面转为上升,升幅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上升0.3%,汽、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4.4%和12.8%;烟酒、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继续上升,分别上升3.1%、2.4%、0.9%和0.2%,其中,中药材价格上升18.6%,白酒价格上升8.0%,旅游价格上升4.8%。 ■分析
今后两三个月内CPI将在5%以上
多位经济学家判断,未来几个月CPI将进入高位盘整态势,年中将触摸本轮通胀高点,下半年通胀将有所缓解。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从4月份CPI达到5.3%的水平来看,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从结构上来看,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在上升,同时输入型通胀开始从上游向下游转移。
“预计在今后的两三个月CPI都将维持在5% 以上的高位运行,之后在下半年将出现回落,四季度 CPI增幅将回落至3%~4%左右的水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判断。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CPI未来将处于高位胶着的状态,一方面,由于近期美元汇率因素,带动大宗商品价格走弱,有助于削弱输入型通胀的压力,CPI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已不大;另一方面,虽然食品对于CPI的推动作用在下降,但服务、工资等的影响在上升,而且之前原材料等上涨过程中的传导作用由于时滞作用的存在,未来仍会推动CPI维持在一个高位。“未来几个月CPI会围绕着5%左右的水平进行拉锯。四季度才会有明显的下降。”赵庆明认为。
平衡“抑通胀”与“稳增长”成挑战
在物价涨幅较高、货币环境继续回归稳健的背景下,如何在抑制通胀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两者间取得平衡 ,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挑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4月份消费增速的回落主要由于汽车、家电、建材装修等产品回落较多,这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也与相关产品前几年增速较高有关,现在随着刺激政策效应减弱,出现了正常的回归。
“我们应该关注通胀‘动力机制’的变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要防止物价上涨由输入型通胀和货币超发推动向由成本工资推升转变,因为后者一旦形成,可能会加剧物价上涨的惯性。他表示,在当前全球通胀苗头已经显现的格局下,应建立全球视野下的通胀治理模式,综合运用好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本版文据新华社(署名除外)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