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利民本
近年来,全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竞争激烈。然而,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却从容不迫、佳音不断……
先是学生在全国和山东省各种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201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二、三等奖;在山东省高职高专专业组和非专业组英语口语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山东省一等奖;在山东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中夺得山东省一、二等奖;在全国商科院校财会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揽获一、二、三等奖。再是从该校走出的学生颇受青睐,2011年幼教专业的毕业生,被社会上“抢购一空”。英语等许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近乎百分之百。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十几项荣誉,院党委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奏凯,激烈竞争中异军突起,凭的是什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祝爱华和院长于建民的解释是:凭的就是近年来,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质量立院、精品建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凭的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师生追求卓越的优秀习惯、扎实努力和无私奉献。
夯实基础 优化硬件
欲实现长远发展,需夯实眼下基础。在过去五年中,学院在原有基础上,征地210亩,投资3.2亿元,建设现代化实验实训中心、理实一体化教学楼、标准化学生公寓和综合运动场馆等项目,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该工程于去年暑假竣工交付使用,办学条件实现了新的跨越。利用500万美元世行贷款和济宁市政府配套资金,投资5000万元建设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机电、汽车、建筑3个实训中心。投资1000万元进行生化食品类专业公共实训平台建设。同时,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先后建立了150余家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真实环境或顶岗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还投资1800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以高科技为依托,建设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管理和工作环境,校园万兆宽带网将内外联通,师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制作课件。丰富的应用服务体系,将学习、教学、科研、管理和办公全面数字化,让师生工作学习在数字化氛围之中。
提升内涵 构筑“高地”
打造职教名牌,首先要彰显专业特色。学院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遴选主干专业,确定重点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构建“工为主体、文商两翼”的专业架构。在专业内涵上,以突出特色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以夯实基础为主;在教学效果上,以培养能力为主,建成机械制造、汽车、建筑、电子信息、财经、生物化工、文化服务等七大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与之相配套的,是紧贴企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和行业标准,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紧跟企业生产周期实施工学交替,紧扣职业资格标准推行双证融通。着力强化课程建设,构建了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的精品课程群,从课程结构、师资队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建设,并对精品课程重点投入和建设。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同时,引进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聘请26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高工担任兼职教授,聘任企业工程师、技师担任实训课指导教师。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到国内外高校交流培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