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服务、适宜技术、预防保健方面的资源是稀缺的,要把金字塔的资源向底部移动。省立医院的领导深谙这个理。
2009年5月13日,“省卫生强基工程”在菏泽举行启动仪式。
5月26日,省立医院第一时间与鄄城县人民医院对接。院长刘奇率班子成员来鄄城,他们走科室、看设备、问病人、找差距,发现管理短板。此后,院领导高顺宗、秦成勇、王玉林多次深入鄄城调研调度。接着又给送来医院急需设备器材,价值达100万元之多。
经过双方会商,省立医院确定,以帮扶县医院妇科、五官科和影像专业为突破口,带动其他科室发展。省知名专家学者下沉真教,受援单位真学,鄄城县人民医院360名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人员,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到济南轮训一遍。由此,全院医疗水平日益精进,过去应用较少的腹腔镜、关节镜真正派上用场。
刚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的孙某,患左肾铸状结石,鄄城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在省立医院专家的指导下,经皮行肾微造瘘,在电视监控下,经输尿管镜行钬激光腔内碎石,一次成功,手术效果理想。手术费花了1.6万元,除去新农合55%报销部分,在当地县医院治疗,他本人承担费用约在0.73万元。如果是两年前,他可能辗转济南、北京,上级医院报销比例小,再加上路费、陪护费,没有3万元下不来。
病人家属高兴地说:“现如今,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省城专家的医疗服务,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
统计数据表明,近三年来,鄄城县医院每年有20余项新技术、新疗法应用于临床,医院年门诊量、出院病人年均增长12%、16%,业务收入由2008年的6440万元增至2010年的1.15亿元,年均增长2000余万元。同时,2010年每门(急)诊人次平均费用109元,住院人均费用3321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副院长刘建稳说:业务收入高增长和门诊人次平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一高两低”来之不易,它彰显出帮扶成效,也说明医院真正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现在,鄄城县人民医院已跻身全市县级医院先进行列。
帮人者真帮受援者真学
“没有省立医院的帮扶,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不可能以这么快的速度提高。”副院长王道强这样告诉笔者。
摸清医院发展现状,明晰帮扶思路,制定帮扶计划,真心实意帮扶,省立医院可谓不遗余力。
引进核磁共振之初,鄄城县人民医院影像人才匮乏,省立医院影像中心的陈立光专家在鄄城帮助调试设备、开设讲座,手把手教,一呆就是一个月时间,直到县医院所有影像系统与省立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顺利对接。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在鄄城,一个个克服家庭、事业等方面的困难,倾心帮扶感人事例在医护人员和城乡百姓中口口相传。
2009年8月,省立医院眼科博士王琪受命来鄄城住点帮扶,可3岁的孩子和整日为事业忙碌的妻子成了放不下的牵挂。为了让妻子少分心,他干脆带上孩子来到鄄城。为了提高所在科室医生的技术水平,他买来羊眼球做手术示范,现在科里同志已能进行小儿睡眠情况下斜视校正等难度较大的手术。
王智强博士本来帮扶时间为期半年,但县人民医院牙齿矫畸是弱项,为此院领导专门跑到济南,恳求省立医院让王智强在县里多待些时间,多培养几个新人。王智强尽心竭力,不负重托,有时忙起来忘掉下班时间,住点帮扶时间由半年而一年,现在马上满一年半时间。今年6月,省立医院人手紧张,他开始每周济南、鄄城两头跑,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引智更重引进管理。鄄城县人民医院的领导者是明智的,他们知道,发挥每个帮扶者的潜能,是医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双双增进的绝佳良机。他们出台举措是,省立医院派往鄄城县人民医院的帮扶人员,在院连续工作三个月以上的,工作期间具有中级职称人员全部聘为所在科室名誉主任,参与科室管理;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聘为名誉副院长,参与医院管理。还是前面列举的王智强事例,王智强被聘为五官科名誉主任后,口腔门诊在他的指导和管理下,精心布局,开展微创拔牙术,牙错牙合畸形矫正等新技术,口腔门诊收入较前翻了一番,得到病人一致好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