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神经内科先后派出6人到省立医院学习培训,成功进行了数十例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填补医院空白。完善微创血肿引流技术,全年开展微创血肿引流术87例,开展脑梗塞临床路径44例,开展了经额路血肿引流术和侧脑室后角引流术。引进了吞咽康复治疗仪,提高了患者吞咽麻痹的功能恢复,减轻了患者痛苦。全年出院1994人次,同比增加196人次。
心内科开展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36例,较2009年增加5例。成功完成一例心脏永久双腔起搏器置入术。派出2名护理人员专程去省立医院进修CCU监护,加强了CCU监护病房管理,全年共完成危重心脏病监护300余人次,有效地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消化感染科开展了尿素14碳呼气试验和内镜下氩气束凝固治疗。肿瘤专业开展了化疗泵给药、临终关怀等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全年出院2379人次,同比增加686人次。神经普外科进一步拓宽了腹腔镜的适用范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阑尾切除及直肠癌的镜下切除,手术量明显增加。
泌尿专业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微创治疗,技术更加完善,使90岁高龄病人实施前列腺增生镜下电切不再成为禁区。开展腹股沟疝临床路径30例,腹腔镜26例,前列腺镜106例,该科成功开展了一例复杂肾结石钬激光腔内碎石技术,效果比较满意。全年手术1318例,同比增加144例,占25.6%;全年出院2201人次,同比增加337人次。
儿科开展了危重病儿重症监护、微量泵技术应用,提高了患儿抢救成功率。全年出院3063人次,同比增加269人次。血透室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轨,血液透析病人从以前的每月100人次,增加到每月270余人次。
作为省立医院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一个点,去年6月接受国家卫生部专项检查。检查团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个别访谈等综合了解,对帮扶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为期三年的“省卫生强基工程”,让鄄城县医院得到实惠,加快了医院发展步伐。在管理理念、服务观念、科室专业发展等很多方面,通过与省立医院领导、专家的学习交流,使医院管理者拓宽了思路,树立了发展的信心。借助省立医院的帮扶和品牌效应,县医院业务工作快速健康发展。有细心者统计,从1999年到2009年的10年间,医院实现从630万元负债到正资产的跃迁,而从2009年至今的2年多时间,年业务收入增收2000万元的飞跃。以此数据论医院发展,难免给人以管窥之感,但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帮扶成效。
鄄城因经济欠发达号称“省尾”,前些年乡镇卫生院约2/3处于倒闭边缘。卫生强基,县医院承上启下。按照省卫生强基工程要求,县医院分别与左营乡、董口镇、闫什镇卫生院建立起对口帮扶关系。成立了由分管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和卫生支农工作领导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办公室。根据各受帮扶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详实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和卫生支农的实施意见》,签订了帮扶协议。
复制省立医院帮扶经验,“帮扶带教、授人以渔”。县医院根据被帮扶医院实际,扶持重点科室建设、赠送必要设备,免费培养卫生技术人才、提高自主工作能力,派中级以上人员前去坐诊、指导开展业务并推广适用新技术,传授医院管理新理念、提高卫生院管理水平等做法,增强被帮医院的自主工作能力。医院已为全县16所乡镇卫生院免费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02人次,赠送B超机、脑电图机、电视胃肠X光机、空调、病床桌椅等诊断、化验和办公设备价值120余万元。受益于农村合作医疗和上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建筑破烂不堪的局面迅速改观,都有了门诊楼、病房楼,业务收入大幅提高,步入良性循环。
有统计表明,县医院所帮扶的3家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增长45%,出院人次增长20%,床位使用率增长30%,业务收入增长35%。为科学合理分流农村患者、确保基层医院为广大农村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奠定了基础。村常见病、多发病就近得到诊治,在方便群众的同时,节省医疗、交通费用。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