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枣庄市政府向省政府书面报告称:截至9月26日,枣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所有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每月可领到55元基础养老金,比省政府规定的时限提前了3个月。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颜景龙向记者解释说,目前,全市138.38万名16岁至59岁农村居民参加了新农保,参保率96.4%;城镇居民参保人数11.21万人,参保率98.4%;42.96万名6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发放率100%。
10月1日下午2时左右,记者来到枣庄市中区齐村镇杨岭村。在村头“永兴超市”,看到几位老人正在POS机上刷卡领取养老金。79岁的村民杨思英将银行卡交给超市老板侯西英,侯西英麻利地将卡插入POS机,输入密码,很快便显示出杨思英的养老金信息:3个月共计165元。杨思英只领取了两个月的。侯西英将它转入自己的银行卡,撕下交易小票凭证,从柜台取出110元现金,一同交给杨思英。杨思英摩挲着银行卡说,俺算是赶上好时候了,种地不交公粮还给补助,看病能报销,老了还能像工人一样领养老金。杨思英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儿子、儿媳、孙子、孙媳,一大家人,够条件的16口人全都买了新农保。
大伙打趣说:就冲这养老金,您老也得活个上百岁。80岁的村民韩唯一夸赞说,上级考虑得真周到,怕俺领钱不方便,各村都设了刷卡机,走到哪都能取。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说,钱虽不多,可吃盐打油足足地,也给儿孙“减负”了。
杨岭村支部书记正在地里帮着收玉米,记者拨通了他的手机:“从上月刚满60岁的褚思云,到92岁的董金兰,全村130名老人全部领了养老金,415名村民全部办了新农保。”他说。
下午5点左右,记者又来到峄城区檀山街道办事处南关社区。58岁的白景全正在照看自己的家具杂货店,谈起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他说:7月份上级刚一宣传,俺就认为是大好事,第一个响应,一人一年500元,俺跟老伴入了保。1986年,白景全一家从菜农转成非农业户口,两口子年纪大了,没能就业,就成了“无保户”。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再过两年,白景全和老伴就可以每月领取80元左右的养老金了。
在峄城,像白景全这样的城镇居民,有10756人参加了跟新农保一个标准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4600名60岁以上老人开始领取养老金。
陪同记者采访的枣庄市人社局农保处主任龙来周介绍说:从2009年开始,枣庄在全省率先试行新农保。今年6月22日,实现了新农保农村全覆盖。接着,我们又开始攻坚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调查发现全市拥有城镇户口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71.5万人都有劳动保险,但15.07万名无职业、无收入、低收入的城镇居民成了社会养老的盲区。 一个都不能少!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枣庄市参考新农保,出台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从今年7月起,年过60岁的城镇居民按月领取55元基础养老金;参保人缴费每人每年补助30元,重度残疾人政府代缴保险费。
据统计,全市财政每年用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支出达到2.9亿元。市长陈伟说,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是枣庄最大的民生工程。这个钱花得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