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蓝黄”战略撬动山东区域经济大变局

时间:2011-11-07 16:11来源:大众日报 www.yunhepan.com

  ◆编者按

  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实施后,省委、省政府深入谋划事关全省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把区域资源、基础优势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带动战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指示精神,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日照精品钢基地,打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力促省际周边高地崛起,这一系列举措,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全面提质与提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山东经济板块有何新的进展和战略走向?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深化和丰富?本报派出记者,就全省经济发展布局的几个重点区域深入盘点、扫描、观察和思考,聚焦蓝黄战略如何撬动全省区域经济变局、老工业城市如何转型升级、省际周边高地怎样建设和崛起等,请予关注。

  □ 本报记者 李 梦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宛如在山东3345公里海岸线上安装了科学发展的新引擎。它打开了山东区域经济奔向辽阔海域的大门,大大拓宽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改变了山东区域经济板块自成体系的相对封闭状态,将“山东板块”置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发展的前沿,助推我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

  配置海陆资源,发力山东板块,“蓝黄”战略正在成为撬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变局的强力引擎。

  从陆上到海上——

  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2009年,山东经济总量跃上3万亿台阶。站在新起点上,省委、省政府重新谋划全省区域发展战略格局,提出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重大构想,既侧重从省内“东中西”观察和思考问题,亦着眼周边省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特别是准确把握我国即将深化沿海开放开发、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趋势,为我省积极参与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启了新思路。

  2009年11月23日,我省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第一个成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的6市19个县(市区),第一次以同一个经济区“名号”,跨越“省际”界限,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参与大经济区竞争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我省实施“海上山东”工程,起步于近海开发。至2009年,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海洋科技引领作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陆基础设施、海洋管理水平等都取得明显成效,积蓄了大发展的强大势能。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省委、省政府出台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指导意见,大手笔编制规划纲要。今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山东全部15.95万平方公里海域和7市51个县(市区)的6.4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规划为主体区,省内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陆海统筹,一体布局,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版图由日益逼仄的陆上,延展到广阔无垠的大海。

  省委书记姜异康指出,山东发展的巨大优势在海洋,深厚潜力在海洋。蓝黄两大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打破了山东区域经济陆上布局和省域内部发展的惯性思维,使山东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拥有了创造性的模式、路径和载体。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这样的发展视野与高度下,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山东。

  两区带整体——

  山东板块参与大经济圈循环

  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在区域经济辐射带动格局中,我省既接受不到珠三角经济圈的直接辐射,也难以分享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带动,一度形成了自成体系且相对封闭的“山东板块”现象。在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大开发中,又面临资源被“抽离”的风险。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国家战略后,我省积极推动黄三角加速融入环渤海经济圈,规划4400平方公里优先开发区,与京津冀实现对接。陵县对接天津建起天津纺织城,产品直销天津市场。庆云县以“飞地经济”模式建设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天津传茂热能、翔昊科技等高技术产业项目纷纷入驻,成为黄三角对接滨海新区第一块飞地“经济区”。短短两年间,北邻京津冀,面向渤海湾和莱州湾的黄河三角洲,成为“山东板块”对接滨海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前沿与枢纽地带。今年上半年,黄三角地区新增贷款327亿元,发展速度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我省对海洋的利用多为近海养殖与捕捞,即便是海上石油、天然气、黄金矿等开采业务,也多限于500米左右的半深海区域,远逊于发达国家3000米以下的深海开发能力,而深海开发被视为解决陆地资源短缺与替代、新兴战略性产业培植与发展、环境污染改善与治理、生态保护与开发、低碳资源发掘与利用等重大问题的关键。

  着眼于未来,着力在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8个方面形成产业优势,加快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在区空间布局上,以构建“三带三区”发展框架为发端,在15.95万平方公里海域上,由近及远建设海岸、近海、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谋划海洋一二三产业支撑体系,不仅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还有力带动了山东区域经济进入海洋经济新时代。

  向海,向海,向大海,跨越大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目前,蓬莱到长岛、长岛到旅顺的跨海大通道有望建设;中日韩三方正在探讨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出建设从韩国仁川到威海的海上轮渡、中韩海底隧道……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建设,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半岛蓝色经济区将在更开放、更广阔、更深远、更持久的层面上,带动“山东板块”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经风雨,见世面,强筋壮骨,竞争前行。

  协调发展——

  步入陆海统筹新时代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施了第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现在随着海洋经济全面布局,我国正在实施第二轮沿海开发战略。”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刘容子认为,与其他海洋经济区不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半岛和海洋两个方面,贵在通过建立新机制,将陆海之间各类要素关联起来,实现陆海统筹发展。

  陆海统筹布局,目的在于最优配置发展要素,实现绩优发展目标。两年来,两大战略实施统筹考虑、紧密衔接,发挥政策叠加效应。蓝黄两大经济区建设以3345公里海岸线为主轴,突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两条主线,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主体区与联动区互促互动,联动发展,从而实现15万平方公里陆域与15.95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生产力统一布局。目前,各区域间人才、物资、资金、技术、资本、信息等不同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便利、频繁,不同城市之间的资源优势获得了更为有效的价值认定,特别是在市场力量驱使下,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区域合作日趋活跃,山东区域经济活力四射,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上半年,两大经济区177个涉海产业、高效生态产业和高端人才培育项目得到基金扶持,

  蓝黄“两区”投资分别增长23%和22.6%,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事实上,即便是蓝黄两区之间,统筹布局,一体发展也成为主要脉络。在产业结构上,高端制造业富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之间存在产业梯次;在发展空间上,拥有792万亩未利用资源的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转移具有空间吸引力,通过土地“占补平衡”和设立“飞地经济区”,两大经济区发展要素加速流动与优化配置,主导产业在互动与互补中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两大经济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面临海洋,具备发展以港口为龙头,以疏港铁路、公路为骨干交通体系的出海大通道。这非常利于牵动济南都市圈经济带、鲁南城市群经济带等内陆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步伐。随着蓝黄战略的创新性实践,两大经济区带动山东板块,山东板块支撑两大经济区,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合力撬动、牵引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崭新局面,正在到来。

相关阅读
  • 大众锐评丨“给媳妇打个电话”,是真情流淌!最高褒奖!殷殷期盼
  • 山东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
  • 康复大学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
  • 寒潮!寒潮!山东周末小雨大雾又降温 下周最低温-5℃
  • 冷空气已发货,周末山东大降温!
  • 山大副校长陈子江当选中科院院士 系山东唯一入选者
  • 大众锐评|全力冲刺,山东要有更多“四不像”!
  • 山大同一天两人当选院士 李术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上一篇:联合送服务 张刚大篷车与25家单位签约共建
      下一篇:与全国180多个城市同步 青岛销毁2400万元假货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