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2月14日电 (郭顺生 张金财)2月14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公司一线工人高森登上了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由他率领的团队自主研发的"架空线路清障检测机器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今年山东省一线工人科技创新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近年来,受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挂在高压线的异物造成电力线路短路放电等故障时有发生,甚至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社会可靠供电。传统线路清障方法是停电检修或带电作业,这存在影响社会用电、工作效率低、作业危险等问题。如何快速有效地清除异物,不影响电网供电,提高电网可靠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自2005年开始,国家电网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淄博管理处员工高森就组建了他的QC小组。小组成员是青一色的一线工人,平均年龄28岁。凭借着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和自主创新的满腔热情,他们开启了艰苦的攻关之路,QC项目逐渐发展为科技创新项目,QC小组也慢慢成长为科研小组。他们从第一代的地线防振锤检修专用工具开始,逐步完善更新至第四代。目前,该机器人包括滑轮、机械手、电路板等模具700余块,由行走装置、遥控装置、操作装置及动力装置组成,可在高压输电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实现线路巡视、检测、清障、视频监控、无线传输等功能,具有带电作业、自动跨越障碍物、强电磁场下抗干扰性能和巡视清除异物功能4个技术创新点。
据有关统计,截至2010年末,该项目投入生产应用后,共节约各类生产费用9560多万元,减少电能损失1.7亿度,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长时间高空作业危险,提升了线路运行可靠性。下一步,该机器人有望推广应用于国家电网山东电网所辖的70多条500千伏输电线路。
据悉,自2006年开始,国家将工人创新成果统一纳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至今,全国仅有12名一线工人创新项目获得此项大奖。(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