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里的吃喝玩乐
来自泰安的省政协常委牟志美到济南后,专门抽空去了一趟位于济南市大观园附近的万达广场,考察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这种‘城市综合体’,不但提升了一座城市的现代品位,而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综合消费的场所。”牟志美说,“服务业设施和经营业态的升级,必然带来消费结构的升级。”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城市建设对消费的影响也呈现多元化。“济南的‘城市综合体’很现代,美中不足的是,属于济南特色的消费产品还是太少了。”牟志美有点遗憾地说,“一个城市既要有完善的现代服务设施,也不能丢弃本身的特色文化,要注重用现代营销理念来保护、包装和推销传统文化消费,建成一个让本地居民感觉幸福,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的城市。”
省政协委员、山东省城建设计院院长刘俊福说,泉水、古建筑、小吃、手工艺等,这些都是济南城市的特征,也是最能让外地消费者花钱消费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如果可以做到外城是高楼大厦、内城是泉水和小桥流水,那么济南将是一座闻名于世、对消费者有着独特魅力的旅游消费城市。
随着城市大型场馆的增加,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设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省政协委员、澳门灵达策划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黄义满说,山东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但会展业只能排在全国中等水平。据统计,在全省28个会展场馆中,年使用率在15%以上的有8个,仅占28.5%,而有的会展场馆每年甚至只举办1个展览会。加强鲁港、鲁澳在人才培训、管理经验方面的合作,可以促进山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到齐河去“看海”
有一个海洋馆,建在德州市齐河县,却起了一个“泉城海洋极地世界”的名字。这座亚洲规模最大的海洋极地世界,自去年7月28日正式开业以来,到年底的5个月时间接待游客已过百万人次,门票收入过亿元。齐河借机喊出‘到齐河来看海’的宣传口号。
“优化投资项目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去年全县现代服务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630多亿元,占全部项目投资额的60%。”省人大代表、齐河县委书记魏洪祥说。
旅游发达地区的旅游收入一般是景区门票收入的10倍左右。可以说,“门票”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酵母”。齐河正围绕旅游配套产业加大投入,使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单一旅游节点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由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
同样是借助大手笔投资、高起点规划建设,沂南的温泉旅游异军突起。往年的春节期间,是沂南旅游淡季,但今年春节期间,来自青岛、济南等地的数万游客涌入沂南,泡温泉的同时,品尝当地特色餐饮,体验沂蒙本土年节文化。“发展本地特色文化旅游,不能再走小打小闹、低层次发展的路子,必须突出大项目带动、大资金投入、高标准规划,同时注重配套服务的完善。”省人大代表、沂南县委书记刘淑秀说。
沂南县旅游的转型升级之路并非特例。我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并实施了税收、土地、信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对服务业发展的“酵母效应”开始显现。
“金牌月嫂”的启示
今年是龙年,大量“龙宝宝”的降生,让本已稀缺的月嫂更加抢手,特别是“金牌月嫂”,一些“准妈妈”们半年前就得到家政公司预订。
“目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不足市场需求的十分之一。”省政协委员、民建山东省委副主委王福泰建议,政府应该抓住这个消费需求热点,强化发展家政服务业,健全完善家政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服务标准或规范。
服务业发展需要找准着力点和节奏。依照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对日常生活服务的需求会有一个上升过程。去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792元和8342元,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增长的空间十分广阔。
随着我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的居民时常遭遇生活服务网点数量不足的烦恼,现有服务设施难以满足日常消费需求。而网络购物、网上缴费、网上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新兴消费业态,是消费转型升级的一种重要形式。省政协委员刘玉光建议,我省市以上及大部分县的城市社区已经普及了互联网,完全具备了发展“社区电子超市”的条件。“今后,市民缴纳电话费、购买火车票、获取社区服务信息等,都可以在电子超市完成。”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将紧跟居民消费新趋势,力争将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培育成为居民消费新热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