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季开学,沂源县悦庄二中和大张庄中学共4000多名师生有一个幸福的盼头:盼着校舍改造能尽早开工。这两个农村中学享受到了国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政策,被纳入了中央投资计划,750万元的补贴已经下达,40人挤一间破旧宿舍的日子终于快结束了。
“目前,两校已做好了前期可研、环评、土地等准备,很快就要开工建设了。”省人大代表、沂源县委书记苏星告诉记者。
“如果没有这块钱,受财力制约,这两个项目恐怕还不能立马提上日程,孩子们还得将就一阵。国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政策,让我们原来只能慢慢做的事大大加快了脚步!”他说。“下一步,我们准备把政策更多地用在城乡统筹和民生工程上,让百姓尽早受益!”
省人大代表、沂南县委书记刘淑秀告诉记者,在沂南,一个基层法院和一个基础设施项目也得到了政策支持。“过去,中央补贴得很少,很多事地方想做做不起,资金配不上套。现在能办成了。这些政策都是‘真金白银’,争取的资金比例能够提高到40%以上,特别在民生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地方投资比例将大大降低。”她说。
从知道自己享受政策的第一天起,如何将宝贵的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各个区县就行动了起来。沂南一项项地研究、算账,形成了《沂南县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目录》,共整理出155项政策;成立了落实沂蒙革命老区政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享受中部政策项目库,制定下发了《沂南县享受中部政策储备项目汇编》,并层层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列入综合考核。目前,已有80多项政策150多个项目基本落实。
从借外力到激发内力
有政策助力,做事的速度快了,施展的空间大了,各县区开始重新审视县情,谋划着能给老百姓做什么事,爆发了空前的干劲。
刘淑秀给记者看了一份又长又宽的表格,近500个项目挤满了好几页纸,每个项目都具体到责任人姓名、电话,这些项目总投资205.02亿元,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2.07亿元。“辛集镇农村危房改造”、“图书馆维修改造”、“砖埠中心卫生院病房楼”……这是沂南县中部政策重大建设项目储备,也是沂南今年最想干的事。从中分明看得出民生的渴求、发展的渴望。
享受政策的18市县,临沂占了12个。省人大代表、临沂市市长张务锋告诉记者:“国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政策含金量很高,又能长期享受,非常有益于增强临沂发展的内生动力!”而记者获悉,在刚刚结束的党代会上,临沂提出了干劲十足的“三年倍增计划”。
沂源今年也筛选确定了70个前期基础条件较好的项目,作为2012年第一批落实革命老区政策储备项目。其中农业项目21个,工业10个,社会事业19个,服务业7个,基础设施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23.5亿元,拟申请中央资金7.1亿元。“我们正在研究县里的配套政策,财政已经预留了相关资金。下一步,我们要带着感情和责任,花好每一分钱。”苏星说。
政策力促产业调整
“没有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政策,我感到产业主动调的时间可能还要推迟。”省政协委员、原莱钢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董杰认为,现在山东有21家钢铁企业,产能比较大,但产业布局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虽然这种情况在全国也很普遍,“但装备技术落后,必然会对产品结构产生影响。”董杰说,目前我省的钢铁产品以普通棒材、型材、线材和中厚板为主,无法满足省内重点产业对高档汽车板、家电板、电工钢、高等级造船及海洋工程用钢等产品的需求。“山东既然作为试点单位,就必须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来,而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就是个好时机。”
省人大代表、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军认为,对钢铁企业来说,“试点”是一个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绝佳时机。根据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十二五”期间,山东省钢铁产能将压缩1000万吨以上,总规模控制在5000万吨;沿海钢铁产能比重提高到43%以上,钢铁冶炼企业数量由目前的21家减少至5到6家。客观地说,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个很痛苦的过程,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省政协委员、山钢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谭庆华曾多次到国外考察,他表示,我省钢铁工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沿海而不靠海”,钢铁行业的临海优势难以体现.“韩国、日本的大钢铁工业基地都在沿海地区。从世界范围看,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沿海化、集中化,因为沿海发展的成本低、消耗低,环保、节能。”降低运输成本是推动沿海钢铁产业发展的一个直接动力。
日照港是我国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铁矿石吞吐量居全国十大港口之首,煤炭吞吐量居全国第二。日照淡水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环境容量大,城市依托条件好,是建设钢铁精品基地的优良选址。省人大代表、日照市东港区委书记郑加贵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争取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年内开工,这对日照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对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杨学莹 李占江)(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