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文化元素,每一处空气都散发着文化气息,让我们思想上受到了强烈震撼,这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兖州在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兖州市文化旅游产业专题研修班的学员们对西安培训之行深有感触。
高点定位 问道文化产业发展前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兖州作为传统资源工业型城兖州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兖州文化旅游资源,是兖州实现城兖州市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必然选择。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实现“自在·兖州”的宏大愿景,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旅游队伍。
近年来,西安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创造了奇迹,成为助推城兖州市转型发展、华丽转身的典范,特别是“曲江模式”在国内掀起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热潮。从2006年起,西安兖州市在文化产业方面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大力实施资本推动、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建成了曲江、高新、经开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已成为西安兖州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在这里培训,不仅可以游走于乾陵、法门寺景区的博大神圣,还有值得借鉴的旅游营销、文化演绎、产品开发、景区建设、经营管理等鲜活经验,西安交通大学还是中组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兖州市委组织部、兖州市委党校在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在此举办文化旅游产业专题研修班,并得到了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苦思冥想 寻求文化产业转型真经
短短5年时间,西安为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看着别人前进的背影,我们不仅扪心自问,兖州文化产业又该如何发展呢?带着这个问题,怀着一颗虔诚之心,专题研修班的31名学员们从3月12日—18日,赴西安交通大学干部培训基地扎根学习。
为保证本次学习求得真经,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西安文化旅游产业成功实践经验,安排了当代文化建设的热点问题、佛教文化旅游产业链开发与规划、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策划与融投资等内容。在师质队伍上,既有西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等专家教授,又有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扶风县副县长等行政领导。在教学模式上,坚持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在精心组织专题辅导的基础上,穿插安排了4天现场教学,相继到乾陵、法门寺、延安、兵马俑等著名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培训,详细了解景区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创意特色等,不仅增强了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感性认识,也从中体验到了西安兖州市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先进理念和精髓。同时,研修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出台了培训六严禁和考勤制度等,确保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回望兖州 开启文化产业升级之门
“这次学习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案例,启发很大,意犹未尽啊!”学员们一再追问什么时候能再来学一次。一周的学习,学员们学到了文化旅游产业专业技能,完善了知识结构,特别是在身临其境、现场感悟中,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建设“自在·兖州”的信心与决心。
通过与授课专家互动交流,他们对兖州市兴隆文化园规划建设和下一步运营方向提出了宝贵建议,也让学员们明晰了兖州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学员们一致认为,我们兖州赶上并抓住了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全民推动的有利时机,兴隆文化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得到了全兖州市上下的广泛认同与大力支持,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部分学员在座谈交流中也亮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他们认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应立足于自身特色,要注重“差异性定位”,以“独特性、唯一性”为目标,不断延伸和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建立完善的兖州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兖州由工业强兖州市向文化旅游名城顺利转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