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化雨镇把治理转化后进村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从“查、剖、改”三个方面入手,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分类施治,扎实做好了后进村的转化升级工作。
认真排查,摸清底数。科学界定后进村的标准,组织人员深入各行政村,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从村“两委”班子配备、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班子成员之间关系协调、党员队伍作用发挥、热点难点问题处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经济发展和村务公开情况等多个方面的条件和标准,对全镇46个行政村进行了认真排查,共排查出后进村6个。
深刻剖析,分类施治。对排查出的后进村,由镇“两委”班子成员、相关管区和部分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集中会诊,深刻剖析造成后进的原因,并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帐。结合剖析结果,从民政、财政、农技、工办等多个镇直部门,抽调精干人员12名,成立6个工作组,分别由镇“两委”班子成员带队,驻村进行集中整顿,分类施治,促使转化升级。同时,结合后进村实际,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的责任人、整治措施和时间要求,确保按时完成整治转化任务。
突出整改,确保实效。对班子不健全的村,通过乡镇干部“兼任”和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回乡青年中“选任”等方式,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对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班子不团结的村,在加强教育整顿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村“两委”班子成员职责和分工,帮助理顺关系;对村务公开不够民主的村,督促抓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集中整顿整改,后进村均有了明显转化和提高,部分后进村已经由后进变先进,各项工作均走在全镇前列。如刘堂村,通过调整充实“两委”班子,全体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在2012年的村级道路建设中,充分利用上级一事一议和公路网化的政策,新修村内外道路2600余米,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张亚敏)
刘雪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