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军开了10年的三轮车已锈迹斑斑,身后是单位发的崭新四轮车。
高女士对自己的宿舍很满意,还养起了金鱼。
有了免费的员工宿舍,一家三口不必掏钱挤在阴暗的房间里;以前一遇阴雨天,打扫卫生就要挽裤腿上阵,总觉得低人一等 ,现在柏油马路干净易清理;配备上崭新的三轮 、四轮车后,刮风下雨都不再受罪……环卫工人的身影总是默默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对于生活的新变化,他们有不少话要说。近日,记者走近岛城环卫工人群体,听听他们的心声。
居住
租了十年小破屋而今住上新宿舍
与老伴花钱租了10年的小破屋,2011年10月,终于分到了一间虽然不大却温馨的宿舍,来自临沂的杨西乐高兴得合不拢嘴。说到今昔对比,杨西乐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了房子,心安稳了。
今年58岁的杨西乐2002年与老伴一起来到青岛,双双成为环卫工人。刚当环卫工的时候,杨西乐与妻子的工资每月加起来才1000元钱,每月光房租就要花费200元。“这已经是最便宜的房子了。”他回忆说,那个小屋条件非常差,一共10平方米,没有窗户,所有的家当就是一张床、一张饭桌和锅碗瓢盆。在这个拥挤潮湿又黑暗的小屋里,杨西乐和妻子不舍得开灯,平日吃饭也是能省则省。“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我们还要每月寄回去200元 ,再加上人情往来 、孩子上学,基本就剩不下钱了。”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平日与老伴靠捡柴取暖的杨西乐想要烧点水喝,却发现管子已经冻住了。“水管一到冬天就冻住,这我已经习惯了。”但是这次被冻住的水管却格外“顽劣”,怎么也烫不开。没有办法,他只能和老伴去敲邻居的家门,讨水喝,一讨就讨了十几天。
“我感觉我俩就像两个要饭的。那段时间正逢老人生病,钱都寄回去了,身上没钱。我们哭了,觉得撑不下去了。”杨西乐说,在老家,起码冬天有热炕头,有热水喝,在这里生活太难了。可是为了老人、孩子,他们还是咽下苦水,每天早晨3点半起床去扫街,这一过就是10年。
事情终于发生改变,2011年,环卫公司为他准备了新的员工宿舍,“新宿舍虽然也是十几个平方米,但是宽敞明亮了很多,密封性好,冬天不是很冷,夏天也比以前租的那个房子凉快。”
由于杨西乐工作时间无法领记者看新房子,记者找到四方区一处环卫工人的员工宿舍。在那里,一家三口住了两间房 ,看起来很宽敞,桌子上还养着一大缸金鱼,环卫工人高女士笑着说:“不用租房子 ,俺养鱼也有心情了。”
工作
柏油马路很干净溅一身泥成历史
刘金仁今年47岁,1996年与妻子从潍坊来到青岛,干起了环卫工人,这一干就是16年,他觉得除了生活上的变化,工作环境的改变也让他很欣慰。
刘金仁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在重庆南路打扫卫生,那边的路面都是土路。“最愁的就是下雨天,脚陷进去再拔出来就成了泥垛子,大泥浆子直往腿上糊。”怕弄脏衣服,他雨天工作时只能挽起裤腿拾垃圾,即便冬天也是如此。“我们每人拎着一个袋子一个笤帚,走两步就陷进泥水中 ,稍不注意,旁边经过的车就溅俺一身泥 ,一天下来 ,都成个泥人了。”而晴天也好不到哪去,由于土路扬尘很大,打扫一趟下来,常常一身灰。刘金仁回忆,当初挣这几百元工资,真的很累,“回到家我就不想动弹了,老婆也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