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济宁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赵士斌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做客“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就涉及工业经济发展、企业项目建设、节能产品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与听众展开了交流。
工业经济呈现指标逐步回升态势
今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极其复杂,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叠加冲击”,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国内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对此,市经信委按照“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和“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的基调要求,精心组织经济运行,持续加大项目投入,加快推进企业发展,强化为企业排忧解难,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工业经济呈现出指标逐步回升、投入持续加大、能耗稳步下降的较好发展态势。
赵士斌表示,1至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排名比上半年前进4个位次。济宁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千亿级产业、三大优势行业延续了增长行业持续平稳、下降行业转增回升的发展态势,“比如说,食品、纺织服装、建材三个行业,今年以来一直保持高位增长,销售收入增幅在30%以上”。再比如,电力工业,在煤价走低、电价提高的双向利好作用下,盈利水平不断提高,1至10月份实现利税12.9个亿,比去年增长213.7倍,实现利税5.2个亿,而去年同期亏损达4.8个亿。赵士斌告诉记者:“千亿级装备制造业,今年以来,一直在低位徘徊,但这种状况已经得到改善,上半年还在下降的利税、利润增幅,8月起已经实现正增长,1至10月份累计增幅达到10.8%和2.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兴产业,在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快速增长,1至10月份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46.8%、27.6%和25.9%,高出整个规模工业20.5个、28.1个和41.9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万元GDP 能耗同比降低4.43%
近年来,“低碳”生活、“绿色”发展成为社会主旋律,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实施节能降耗。
市节能办主任张敏表示,济宁市经信系统坚持把节能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围绕实现年度及“十二五”节能责任目标,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政策激励、科技支撑三大体系,强化责任节能、结构节能、工程节能、政策节能、监管节能五项措施。
健全完善节能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强力推进节能约束性指标的政策措施,将节能责任目标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围绕国家“十大节能工程”和重点节能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实施了100项节能改造项目,推广了高效节能变压器等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制订《济宁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考核实施办法》,排出了2012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年可实现节能量100多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50多万吨,腾出土地5370亩。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培育兖矿集团、太阳纸业、鲁抗医药等8家循环经济样板企业,除了在工业方面开展节能低碳行动之外,还在建筑、交通、农业、公共机构等领域,大力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利用、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项目。
张敏表示,通过以上重点工作的开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万元GDP 能耗同比降低4.43%,降低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02个百分点,预计能够完成万元GDP能耗降低3.7%以上的节能责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