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泰安12月11日讯 泰安市实施 “强村固基 ”工程,建立健全五项机制,着力实现工作理念由管理村庄向经营村庄转变、服务方式由服务群众向富裕群众转变、基础保障由上级帮扶向自我提升转变 “三个转变 ”,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任务的落实。
健全组织网络,建立强力推进领导机制
泰安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纪委、组织、宣传、财政、农业、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实施 “强村固基 ”工程领导小组,县乡各级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贯穿一体、上下联动的领导体系。专门设立课题研究组和指导推进组,从宏观上把握导向,从微观上提出方法,构,形成贯穿一体、上下联动的领导体系。
专门设立课题研究组和指导推进组,从宏观上把握导向,从微观上提出方法,构建 “强村固基 ”的科学推进模式。设立 个巡视督导组,县乡各级分别成立督导组,进行拉网式的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依托泰安日报、泰安电视台、泰安党建网等媒体,开设 “凝心聚力、强村固基 ”专栏,大力宣传工作中涌现的经验做法,努力营造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氛围。
加大政策支持,建立部门联动帮扶机制
整合扶持政策、资金项目,制定下发《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意见》,明确财税扶持、农业扶持、土地利用、科技帮扶和金融支持项具体政策。市级财政每年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列支3647万元对1000个经济薄弱村进行补助;每年安排 7400万元资金(县级财政按 1:1比例配套)支持1000个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强化“三资”管理,全面实行农村资产、资源、资金委托代理制度和集体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制度,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妥善化解村级遗留债务,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明确组织、财政、农业、国土、水利、金融等成员单位都发挥部门职能,立足实际制定推进工作方案。
选派 “第一书记 ”,建立 “第一方阵”引领机制
从市县机关选派 1000名素质高、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到后进村任 “第一书记 ”,发挥 “引领、帮助、支持 ”职能作用。研究制定《选派党员干部到基层任职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提出“六必须 ”(村级各项会议 “第一书记 ”必须始终参加,重大决策必须全程参与,突发事件必须及时到场,重点工作必须亲自指挥,群众问题必须认真解决,村务财务必须跟踪监督)和“六严,突发事件必须及时到场,重点工作必须亲自指挥,群众问题必须认真解决,村务财务必须跟踪监督)和“六严禁 ”(严禁 “第一书记 ”不讲民主 “一言堂 ”,严禁不切实际 “乱指挥 ”,严禁作风漂浮“不深入”,严禁违反纪律 “吃拿报 ”,严禁与民争利 “损形象 ”,严禁面子工程 “花架子 ”)要求,并在村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