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妇幼保健院精心为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在兖州市妇幼保健院有这样一群美丽的白衣天使,她们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和人性化的服务,用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妇女儿童的心田,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算账”的固执人
“很多人认为妇幼保健院就是生孩子的地方。这是误解。其实,我们是围绕处于生命特殊时期的妇女儿童的健康保健来开展工作的。”在兖州市政协副主席、兖州市妇保院院长朱前春的眼中,正确而科学的保健意识,才是妇女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保障自身健康的基础,也是最省钱的看病“妙方”。
为此,兖州市妇幼保健院每年都定期抽出专家下农村、进社区,开展保健知识讲座、义诊、体检等公益活动。无论再偏僻的村落、再偏远的社区都留下了兖州市妇幼专家的影子。兖州市妇保院还设有高档的宣教室,通过投影仪播放课件和视频的方式,让广大城乡妇女最直观的了解健康保健理念和国家的政策措施。每年有数万名妇女不花一分钱,就在这里享受到了高层次的保健服务。像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兖州市妇幼做了不少。虽然是好事,但长年累月下来,医院却承担了不菲的费用。可每当有人跟朱前春院长算起这笔账,她总是固执地认为“不亏,为了妇女儿童的健康值”。
姐妹安心 我们舒心
兖州市妇幼保健院是兖州市35-59岁城乡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唯一筛查机构。跟随受检者走进妇保院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眼的温馨。粉色的玻璃宣传牌,粉色的窗帘,连科室内的隔断也是粉色的。钱琼是信息管理科的主任,一名有25年从医经验的卫生工作者。她热情的接待着受检者,填表、审核、录入信息,耐心的向受检者介绍查体程序。“去年有15000多名城乡妇女前来筛查。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把15000多人的查体信息进行记录和汇总,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联系。”钱主任说。“辛苦是自然,但看着姐妹们安心的走出妇保院,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满足。”
前来妇保院查体或者看病的妇女很多来自农村,到了医院,她们往往感到陌生和紧张。“微笑已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从事妇产科工作近30年的副主任医师王慧林,嘴角依旧带着笑容。遇到紧张的病人,她就主动拉拉病人的手,扶扶病人的肩,她总是在内心提醒自己,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遇到年龄大些的女性,她还会耐心地帮她们穿好衣服,扶她们下检查床。这些细微的举动看似举手之劳,但每天要做200多例,妇科医师不仅又脏又累,而且无论寒暑都要保持检查室内私密性良好,对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但对患者来说,却是极大的安慰。
用心做好“多面手”
儿科和检验科的女大夫们几乎每个人都是多面手——司机、搬运工、医师、幼儿园阿姨,甚至还担当着“爱心妈妈”的角色。除了孩子们的寒暑假和周末,她们几乎每天都奔波于兖州的各个幼儿园。每天早上八点,她们把各种仪器搬上车就开始了一天的征程。为了方便查体,孩子们用多高的桌子,她们就要准备多高的工作台,孩子们坐什么样子的椅子,她们就要坐什么样的小板凳。由于长期的不良坐姿和高强度的工作,许多大夫都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天热时,衣服紧紧的贴在身上,留下一层汗碱。天冷时,机器都冷的罢了工,特意准备的取暖设备只能对着机器,而大夫们的手脚却被冻得僵硬。为了不让孩子们感觉不适,她们就把手放在自己的腋下暖热。中午小朋友们睡觉了,大家就窝在面包车上,面包、火腿肠就着温开水,稍作休息再继续下午的检查。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她们为全兖州市一万多名3—6岁的孩子建好每一份健康档案,在幼儿园的儿童每年都能得到一次健康体检。通过查体,不仅把儿童的健康情况及时反馈给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更能为孩子们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平衡指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