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话,用画笔一样可以描绘出心中的语言;不会走路,仍能成为计算机应用高手……11月3日,第二届济宁市残疾人技能竞赛开赛,来自济宁市各县区的60余名残疾人选手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大显身手,参加计算机类、工艺美术类、服装类和其他类等共11个项目的角逐。
计算机高手提前半小时交卷 自信能得满分
11月3日上午,在济宁技师学院的计算机组装竞赛场上,31岁的鱼台选手黄现辉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安装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按照竞赛任务要求,他已经安装好了组委会提供的电脑操作系统和必要的硬件驱动程序。黄现辉做起这些工作来可谓得心应手,虽然腿脚不好,但他自立自强,在鱼台县城里开了一家电脑维修售后店,少不了为客户装系统、安软件,对计算机操作掌握得非常熟练。离考试结束时间还有30多分钟时,黄现辉就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的操作,他笑容满面地走出考场。“我是考场上第二个做完的,但是我感觉要比第一个做得好,他没我做得完整。”黄现辉信心满满,“这操作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我感觉自己能得满分!”
转行的盲人按摩师参赛 检验自己的水平
盲人保健按摩赛场门前,吸引了不少工作人员驻足观看。十多位盲人按摩师分组竞技,向评委展示自己熟练的手法。35岁的任城区选手李庆波作为第一组选手参赛,但是他并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上学时李庆波就学习了按摩技术,毕业之后到外地打工,在按摩诊所里从事推拿按摩。在外边待了七八年之后,李庆波于前两年回到济宁成了家。“成家之后,就没有再从事推拿按摩,因为我身体不太好,老干这个工作吃不消。”结婚之后,李庆波就放弃了推拿按摩这项工作。
经区残联推荐,李庆波参加这次盲人保健按摩比赛,他告诉记者,因为有一年多没有进行按摩,现在不知道自己的手法技能是否有所下降。“参加比赛,也检验一下自己还有没有以前的水平,另外还见到了很多老同学,心里很高兴。”
服装制作赛场上也有“巧手男裁缝”
服装制作赛场上,参赛选手们正紧张地制作男士西裤和女士服装。记者注意到,在这些比赛选手中,男性选手占据更大的比例,但是他们的缝纫技艺却相当娴熟,针线在他们指尖来回穿梭。
一位双腿残疾的男选手熟练地给衣服装兜、锁边,一点不显别扭,看起来非常灵活。在熨烫台旁,另一位男选手驾着双拐熨烫布料,他不仅忙着熨烫台上的活,胳膊还要撑在台上稳住身体,做完手里的活,他的脸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又赶紧架着双拐回到缝纫机旁,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步骤。
记者感言:促进残疾人就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记者了解到,此次技能竞赛将为第四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优秀选手,并根据第四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结合我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特点,设置计算机类、工艺美术类、服装类和其他类几大类,包括计算机组装、FLASH动画制作、男女服装制作等11个单项,共有61名选手参赛。对获得各项目竞赛名次的参赛选手,由济宁市残疾人联合会、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获奖证书。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相应职业(执业)资格证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给予残疾人一定技能是残疾人就业之本,各级残联坚持将技术技能培训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举措。”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竞赛的目的就是检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成果,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近年来我市采用多种举措促进残疾人就业,尤其在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残疾人就业培训、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我市新增残疾人就业1126名,其中全市140处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新安置残疾人就业516名,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163名残疾人就业,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帮助253名残疾人就业,通过职业介绍帮助194名残疾人就业。”(张梦西 孟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