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今年以来,我市咬定发展不放松、深化改革不停顿、振奋精神不懈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曲阜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支持济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以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为统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着力做大总量、提高均量、提升质量,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87.2亿元、增长10.8%,地方财政收入234.6亿元、增长1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8元、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338元、增长13.8%,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经济转型活力迸发
今年7月16日,投资20亿美元的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成功签约,建成后将一举使我市IT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并将吸引大批世界级公司入驻。
惠普项目落户是我市近年来致力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又一硕果。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我市一直把深化转型发展、提高发展层次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大“转调创”力度,全力走好“依靠资源起步、凭借转型跨越”的路子,增创发展新优势,以成功的实践生动地诠释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积极构建以优势传统产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为强力突破工业经济,我市把工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壮大“双轮驱动”,突出抓大产业、大项目、大园区、大招商,开展“大项目突破年”,实施“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制定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扶持经济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全民创业、支持驻地企业融合发展等系列政策。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25家,达到1676家,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8家,兖矿集团突破千亿大关,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双双超过三百亿,4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为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我市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的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培育载体、优化环境,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投资50亿元的万达广场等38个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我市更加注重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不仅实现粮食了生产“十连增”,农民也获得了更多的财产权利、增加了收入。今年以来,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达到847家,瓜菜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286.9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109家,家庭农场发展到574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5.5万亩,占农村承包土地面积的16.3%。同时,民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取得丰硕成果,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279.6亿元、增长13.8%,民营经济上缴税金213.3亿元、增长13.1%;全市到位国内资金624.1亿元、增长31%,到账外资5.44亿美元,已有4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济宁。
新型城镇魅力显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持续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坚持“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战略取向,加快构筑新型城镇体系,去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以出色的实绩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了实例性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