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诗仙”文化成为济宁千年古都文化新名片

时间:2013-12-21 20:05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太白楼,山东省济宁市的地标性建筑,它不仅是一座古楼,而且是代代济宁人回忆的载体。日前,在宁波举行的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国历史文化名楼论坛上,济宁太白楼被纳为第14名新成员。


  李白的济宁印记


  中国有四座知名的“太白楼”,济宁太白楼、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安徽歙县太白楼、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李白故居太白楼,都是后人为纪念李白所建的文化遗存。其中,济宁太白楼的历史最为久远,影响最为深刻,规模最为宏大,与李白的关联也最为密切。


  李白与济宁的许多故事至今仍在济宁地区流传。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白偕夫人及女儿来到任城(济宁),此后的23年间,他一直在济宁度过。我国二十四史之一的《旧唐书》、《李白传》及多种版本《李白年谱》均印证在李白62年的人生旅途中,寄家济宁生活有23年。以济宁为中心,李白多次到周边地区游历,留下了50多首诗文。


  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杨义堂介绍,当时李白饮酒的酒楼为贺兰氏酒楼,他在这里写下了诸多的传世佳作。后人为纪念李白,称此楼为“太白酒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济宁官员狄崇重建太白酒楼,将“酒”字去掉,改名为“太白楼”,沿用至今。明洪武以后,太白楼又历经清、民国年间数十次较大规模的重修。现存太白楼坐落在济宁明代城墙上,雄伟、古朴、壮观,延续了明洪武年间的建筑风格,又不失唐代楼阁的风韵。1952年,政府对太白楼再次重建。


  “李白一生在文学史上被后人传颂为佳话的‘竹溪六逸’奉诏入京,供奉翰林‘李杜交游’等事件都发生在济宁。”杨义堂介绍。


  馆藏文物丰富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名楼文化的保护,挖掘名楼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名楼文化保护机制的形成等,成立十年做了一系列的名楼保护工作。”在杨义堂的主持和推动下,从去年开始,济宁太白楼开始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并于今年4月正式递交“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申请书。


  1984年,太白楼被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成立济宁市李白纪念馆,其馆址设在太白楼上。不久前,太白楼跻身第四批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义堂介绍,太白楼上的李白纪念馆馆藏文物丰富。“目前,全国仅存与李白有关的传世文物数量不多,现存与李白有关的文物,除《上阳台》珍藏于故宫外,绝大多数在济宁。太白楼内现存唐、金、元、明、清历代名人题咏260多篇,题咏作者200余人,馆藏历代原始刻石50余块。李白手书的’观‘字碑、乾隆皇帝的御笔刻石、罗振玉的石刻楹联等堪称太白楼的镇馆之宝。”


  2009年,这些珍贵文物走出“深闺”,李白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但随着游客的增加,近60年没有大型修缮的太白楼出现了木质楼梯、木质地板颤动、脱漆、缝隙增大等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济宁市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论证,依据文物修缮“修旧如旧”的原则,斥资近300万元对太白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古都文化新名片


  “济宁是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孔孟文化、大运河文化、水浒文化……都足以让这个千年古都熠熠生辉。但也恰恰因为这个原因,济宁城区的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直从事济宁文化研究的杨义堂认为,李白文化发掘的并不够。


  “太白楼因为李白而成为济宁千秋独步的历史名楼,它有着时代的烙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李白和李白思想的解读,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符号,它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在传承,并以实物为载体得以延续。太白楼独有的文化内涵,使这座充满诗歌气息和文化韵味的城市,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情怀和唐风遗韵。”杨义堂这样解释当初申报“名楼”的初衷。

相关阅读
  • 有才你就来!第二批济宁文化英才开始选拔
  • 重点项目攻坚 | 济宁市文化中心三期项目按下复工“快进键”
  • 我们的节日 | 感悟文化魅力 乐享假日休闲
  • 十大攻坚行动解读 | 济宁聚力推动文化“两创” 建设文化强市首善
  • 4月1日起济宁公共文化场所开门迎客 各景区只限开放室外区域
  • 山东出台规划,济宁被列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拓展区
  • 4月1日起济宁市文化馆开放 入馆人数一天400人
  • 全省首家技工院校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基地花落济宁

  • 上一篇:济宁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明年1月8日开幕
    下一篇:济宁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成立 注重保护文化遗产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