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修鞋店不必办营业执照 烟台创业门槛降低
改革和开放,始终是贯穿历年“两会”的主基调。尤其今年正值烟台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成为参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
1984年5月,国家正式决定开放烟台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改革开放自此在经济体制、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带动着烟台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并引导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30年后的今天,面对全面激活市场经济活力、破解第三产业瓶颈、打造烟台经济升级版等一系列新的历史命题,改革和开放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办事简化行政审批再瘦身
□生活点击
“还以为批文要像过去那样‘走’半个月再下来,没想到这次只用了3天,”回想起办理公司二期工程建设许可的经历,开发区延峰彼欧汽车保险杠的项目经理李峰惊喜之余更大为赞叹。2013年,全市通过开展第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86项,总量减少40.5%.以李峰办事的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例,外商投资公司增加投资审批,由法定时限为90个工作日之内缩短为5个工作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审批由15个工作日缩减至3个工作日。
□两会声音
“继续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已经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也得到了参会代表、委员们的一致肯定。人大代表、山东新冷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战军表示,近几年烟台的行政审批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往一两个月才能拿到的批文,最快一两天就能办好,最久的通常也不超过10天。而且很多部门都主动跟企业联系,上门办理各种审批事项。除了简化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代表们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企业申请资金、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有更多作为。“烟台是中国食品名城,拥有数量众多的农户和涉农企业。而农业新技术推广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农户接受和理解新技术还有一定的障碍,这都需要各部门在政策引导、资金帮扶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人大代表、烟台市博士达农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朋义说,“不仅仅是农业,许多行业和企业都需要一个服务型政府。”
□2014展望
2014年,市政务服务中心还将及时增减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点推广企业代办员制度,努力实现3-5年内辐射覆盖1万户企业的目标;在福山区、海阳市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村(社区)级代办点建设,实现便民服务向广大农村(社区)延伸。
打破门禁,经济发展添活力
□生活点击
在南方一家皮鞋厂工作多年后,王敏辉决定回家乡开一家从事鞋包翻新、清洗、修补的门店。在向工商部门咨询之后,王敏辉惊喜地得知,这类店在烟台已经免去了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而他的小店也在2013年底顺利开张。王敏辉仅仅是新加入烟台“创业大军”的一员,去年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3552户,新注册私营企业10196户,各类市场主体增长19.3%,创业开店正成为许多烟台人的新梦想。
□两会声音
自2013年开始,鼓励创业创新便成为烟台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今年“两会”上更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人大代表、烟台荣昌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东认为,“好的改革措施往往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而以改革推动经济再升级,关键还是激发各行业企业的活力和积极性。”王威东认为,除降低一般性行业的创业门槛外,还需要早日执行“负面清单”,打破民间资本的进入门禁。
所谓“负面清单”,即除了政府在清单上列出的“禁区”外,其它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允许各方进入,这样才会更有效地激活市场积极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