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2013年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以“心系群众接地气、服务发展促跨越”为主题,以群众满意、服务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实绩、干实事、求实效,为济宁市建设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打造出一流的发展环境。
提供贴心服务,为企“扫清障碍”
2013年,我市先后8次组织38个市、县直部门和48家企业开展对接,解决了企业提出的土地指标、周边治安环境、园区配套设施等问题54个;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一对一联系企业”活动,建立了企业和纪检干部直接联系的工作机制,819名纪检监察干部联系837个企业项目,为企业协调解决资金、交通、用水用电等问题32个……过去一年,加大服务力度、丰富服务方式成为我市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3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开展企业、项目、园区驻地环境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对2012年以来450个集中开工的大项目、65个市级领导包保的项目、市级层面集中调度的大项目,18个经济园区和重点企业驻地的服务环境、治安环境、市场环境和涉企“三乱”问题进行集中性整治。
公安机关派出一名干警联系一个企业,对各种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堵门断路、欺行霸市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阻挠项目施工建设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工商、物价、财政等部门联合行动,全面整治驻地市场环境;纪检监察机关统筹协调,排查企业驻地政务环境问题,严肃查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报等问题。目前,协调解决问题117个,查处干扰影响企业项目发展问题19个,处理干部11人。市、县两级组织30个工作组先后走访企业、项目、园区687家,对服务企业是否存在“低怕慢浮懒”等问题和园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调研,收集解决意见建议和问题投诉54条。一系列的服务措施为项目建设和园区、企业发展肃清障碍,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的发展环境,让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新磊对未来充满信心:“好的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一直这么抓下去,济宁经济一定能实现腾飞!”目前,这家企业已投资3亿元在高新区建设了一期占地130亩的“方健工业园”,整个占地500亩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山东最大的中成药生产、研发基地之一。
建立“绿色通道”,深化审批改革
兖州、曲阜等6个县市区的17个重大项目因“市县两级联合审批”节省了340个工作日,平均每个项目节省约2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间;“模拟审批”打破了原先耗时费力的前置审批条件,使重大投资项目在取得土地后马上动工建设成为可能;全程代办重大项目14个,最快由正常3至5个月提升至5个工作日完成。过去一年,“市县两级联合审批”、“模拟审批”、全程代办等创新举措,皆突出了两个字“简”和“快”,为项目审批建立“绿色通道”。
项目审批时间过长、审批前置条件过多是影响项目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市着力精简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力。2013年,市法制部门对2012年保留的112项和2013年中央、省下放的97项市级行政许可项目,进行集中梳理精简,取消、下放行政许可项目97项;通过明确制定权限、规范制定程序、实施前置合法性审查和对外公开发布等措施,严格控制新设行政审批项目,防止边减边增;同时对部门行使的非行政许可审批权、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等进行清理,由市政府统一对外公布,明确职权名称、依据、具体条款等内容。
在规范涉企收费方面,制定出台了《济宁市提升行政效能规范涉企收费暂行办法》。2013年1月1日,取消了4部门6项收费项目,免征3部门6项收费项目;8月1日,取消和免征了7部门8项收费项目;9月1日,取消了12部门20项收费项目。去年一年,市级取消、暂停、免征收费项目共148个,年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1.1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济宁市免征市级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办法》出台后,免征了市级10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占市级收费项目总数的66%,涉及18个部门、44个征收单位,仅保留市级5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保留收费项目最少,收费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