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日媒:中方连续打出历史牌 或欲与日本打持久战

时间:2014-02-28 12:47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环球网综合报道】日本时事通信社2月27日报道称,27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为国家法定纪念日。26日,“二战”期间被强掳至日本做苦役的原“二战”中国劳工及其遗属在中国集体提起诉讼,向日方涉事企业索赔。对此,时事通信社认为,面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一事,中方摆出准备与日本打“对立持久战”的姿态,连续向安倍政府打出“历史牌”,加速安倍政权的动摇。

  报道称,中日关系中存在一系列“敏感日”。除了这次设立为中国国家法定纪念日的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9月3日),还有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引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等。

  某日企相关人员透露,如果日本企业在这些“敏感日”大力发布新品,则会在网上遭到“群殴”。

  报道还称,2011年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曾将原定于12月13日的访华日期向后推迟。中日相关人士解说称:“如果日本首相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当天访华,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定会高涨。”

  与此同时,有关中方为何在战后69年才设立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国家公祭日一事,时事通信社援引《环球时报》社论称,“若仅仅为了对付日本右翼,除了公祭日外还有其他方法”、“此举将在中国社会形成新的集结”。

  报道妄评称,20世纪90年代初,中方以历史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使日本动摇的动作激增。除了向日方索赔“战争民间赔偿”、对日施压外,1992年还将钓鱼岛作为中国领土并制订了“领海法”。如今,围绕历史问题及钓鱼岛问题,中国民众反日情绪高涨。

  这家通信社认为,中方意在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以民众之声向安倍政权施压。

  事实上,“二战”时为填补日本国内战时劳力不足,日本政府内阁会议作出《有关向内地引入华人劳工》的决定。根据该决定,日本政府与相关日本企业共同强掳了约4万名中国劳工到日本,强制他们在日本全国135个工地做苦役,致约7000人死亡。战争结束后,日本政府及相关企业未支付任何费用,也未谢罪和赔偿。相反,加害企业却从日本政府处得到了补偿金。

  《中日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声明》的各项原则和精神必须得到全面遵守。中方明确反对日方进行任何片面和歪曲解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2月27日的记者会上再次强调,强征和奴役劳工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期间犯下的严重罪行,至今仍对受害者的身心持续造成严重伤害。中方一直敦促日方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并妥善处理这一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关于你提到的有关诉讼,中国法院会依法作出处理。

  针对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及媒体对中方“二战”结束69年后设立公祭日感到的疑惑,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回应称,中方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汲取历史教训。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杨宇军指出,真正让中方感到疑惑的是,二战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历史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早有定论,为什么日本有些人至今仍然要为历史翻案,仍然要去参拜靖国神社,去膜拜那些二战甲级战犯的幽灵?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和反省战争责任,以实际行动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而不是去对战争受害国的正常纪念和悼念活动说三道四。

相关阅读
  • 日本首次出现国会议员秘书确诊
  • 日本跨党派议员联盟决定春季不集体参拜靖国神社
  • 孙正义与比亚迪达成协议:每月向日本供应3亿个口罩
  • 日本导演大林宣彦去世,曾表示还想再拍3000年电影
  • 6G研发战略草案浮现,日本要先下手为强
  • 疫情时期,美国大学打破了哪些常规
  • 一项调查,令日本社会倒吸一口凉气!
  • 一个77岁一个78岁,到底谁能打败73岁的特朗普?

    • 上一篇:日媒:日美欲在国际会议挑战东海防空识别区
      下一篇:美发布2013年全球人权报告:中国人权状况恶化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