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兰亭序》,这是“天下行书第一”.首先从基本的技法来讲,没说的,你挑不出任何一个这一笔写得很遗憾,或者写得很不完整,没有这样的概念。把它放大,放到多大,你们看到当中每一笔,都非常优雅,充分体现了王羲之这样一个身份的作者,体现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平和、秀丽、恬淡、闲逸的心灵世界。《兰亭序》的笔姿遒美,字态安雅,完全体现了当时那样一种愉悦的情景下写出的这样一篇绝世佳作。它从容不迫的气息,符合道家文化所要追求的那种恬淡、闲适、飘逸的理想境界。古人云:“思虑通神,志气平和,不激不历,风规自远”,完全可以拿来作为《兰亭序》的艺术评判。
如果说《兰亭序》是一枝风姿绰约的百合花,清香、淡雅、洁净,那么《祭侄文稿》就是一曲情真意切、雄厚悲慨的咏叹调。颜真卿写这篇祭文的时候,感情变化很强烈。前面的四五行,情绪相对比较平静,虽然说有这样一种激越的情感在里面,但是还相对比较平稳。从第五行以后,就开始有点儿躁动了。到了后半段,用笔特别粗壮,开始深沉下来,这是整个作品当中节奏起伏的一个体现。到了最后可以说到了整个的高潮,是一种非常激越的情愫戛然而止。如果说《兰亭序》更接近于道家文化的话,颜真卿的这一幅作品当中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应该是这样一种儒家文化的特点,那种对于国家、对于自己亲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颜真卿所擅长的外拓用笔,从形式到内容,和颜真卿的治国平天下的情怀是紧密相连的。这篇作品被后人尊称为“天下行书第二”。
《寒食帖》是苏东坡的代表作。和前面两篇一样,这篇作品不但是书法史上的名作,它的内容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诗写得极好。苏东坡的书法当中,有一些基本的用笔,既有颜真卿的特征,更有王羲之的使转提按在里面。通过这样一些微小的细节,我们感受到苏东坡这个人是复杂的,是双面人格的,他也经过了从官场到平民老百姓之间的起起伏伏、跌跌落落的这样一个过程。当官的时候当得也很好,被贬了以后仍然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心态。也就是我们说的达则兼济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这两个方面,他做得都非常好。因此,他融合了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是一个典型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伟大的文人、伟大的艺术家,写出了这样一篇也可以说是不朽的名作。这篇作品被后人尊称为“天下行书第三”。
最后就是黄庭坚的。黄庭坚的书法,我认为在宋四家里面,是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更接近于佛家文化的这样一种禅意。他能够清空安宁,任何的事物在他那个地方都可以引起无限的联想,他的作品提供了不断的想象空间,他不拘泥于形式,万物无一不在他的禅意当中有所体现,主要看你怎么悟,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理解。他的用笔非常潇洒、自然、圆润,他的结字特别独特。同时,他把握好了一个度,不管怎么偏、怎么移、怎么放、怎么收,始终都在那样一个基本定法的前提限制之下、约束之下,来发挥他的无限的艺术家的想象力。书写作品时,他自己完全放开了,他感悟到了,这个地方就应该这样写,表现了艺术家高超的智慧,因为佛教文化讲究智慧,更多的讲究这种大智慧,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这样一个全面的体悟。因此,我认为他更接近于佛家文化,充满了禅意。在文化史上,黄庭坚也恰恰是一位处处吐露机锋的禅宗大师。
延伸阅读:大众文艺讲堂顾亚龙谈书法艺术首届中学百校师生硬笔书法决赛及颁奖仪式在沪举行山东省小学书法教学研讨会在滨州市召开威海书法爱好者用45斤重毛笔挥就唐书筋骨苍井空爬长城秀书法大呼感动 引众宅男求偶遇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