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国际媒体纷纷把奥巴马的此次亚洲四国之行称之为“挽救亚太再平衡战略”之旅。美国《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甚至刊文批评奥巴马第二任期的亚洲政策,认为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时,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对外关系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宣布了“转身亚太”战略,不仅及时地对一个崛起的中国摆出了美国应有的“狠劲”,也让担心中国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的亚洲国家得到了“抚慰”。但第二任期以来,奥巴马总统受2013年9月美国政府停摆的掣肘,放弃了赴峇厘岛参加2013年APEC峰会以及在文莱举行的美国—亚细安(“东盟”)峰会及东亚峰会,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似乎生锈了,因为说的和做的似乎都少了。然而,这些说法即便连华盛顿智库中的多数学者都感到“言过其实”。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2013年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不仅稳步推进,而且美国对亚太事务的卷入与干预程度都在不断上升。奥巴马即将开始的东亚之行,并非是为了“拯救”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是为了这一战略具有更为突出的现实针对性,让这一战略的内在目标的贯彻与实现变得更加均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奥巴马总统即将开始的亚洲之行的看点,不是如何为2013年10月缺席APEC峰会来做补偿,而是实实在在具有美国已经打好的“算盘”。我们可以从三大看点上来聚焦奥巴马此次的亚洲四国行程。
推动TPP谈判进程
首先,奥巴马能否在东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美日两国就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达成协议,将是衡量他此次亚洲之行是否真正有战略性斩获的关键点。
日本安倍政府在2013年1月宣布加入美国主导的TPP谈判,这不仅让TPP多了一个成员国,更重要的是,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力挺奥巴马政府提出的TPP方案,让美国实现用TPP来主导亚太地区未来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战略构想,向前迈出了一大步。TPP不是简单的亚太地区促进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的集团组合,更不是过去10年已经在亚太地区有了重大发展的FTA(自由贸易协议),而是美国着眼于“下一代贸易规则”,用美国国内的市场法则和标准来打造更深层次上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载体。这也是美国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重新获得规则制定权和规则主导权的战略性契机。正因为如此,TPP也被公开定义为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经济和贸易支柱,是美国旨在重新夺回受到中国挑战的亚太地区经济和贸易影响力的基本步骤。
日本加入TPP谈判,是安倍政府基于将美日同盟打造成21世纪更为紧密和牢固的战略伙伴的政治性决定。自日本从60年代末就开始坚守的汽车、牛肉及其他农副产品的国内市场保护政策来说,坚持有限的市场开放度,一直是日本对抗美欧等经济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日本同意加入TPP,意味着日本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内第一次愿意向美国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对美国来说,这是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在亚洲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成果之一。据美国全国商会的估算,一旦美日正式就TPP达成协议,日本向美国开放农产品和汽车市场,美国对日贸易将增加779亿美元,而日本对美贸易将增加1180亿美元。两者相加,有可能为美日贸易平添近2000亿美元的增额。这对美日经贸关系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然而,美日之间即便在奥巴马即将访日启程之前,仍然无法就TPP达成双边协议。最重要的原因,都是基于各自国家市场开放进程中的国内政治因素考虑,不愿意轻易松口,更不愿意为此轻易得罪将受新贸易关系冲击的国内选民。2014年4月9日,日本和澳大利亚签署了双边FTA。日澳自由贸易协定同样涉及日本政府敏感的牛肉和农产品。在日澳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之后,原本以为日美TPP协议将变得容易。阻力恰恰更多的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市场开放度问题。安倍政府担心肉类等农副产品一下子口子大开,国内反弹过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