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上九山古村新事(二)留住人 才能留住乡愁
视频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
齐鲁网6月2日讯(山东台 侯洪强 林移风 姜洋 摄像 段艺军 济宁台 谢新超 梁凤祥 尚焕霖 臧营)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 今天我们继续讲述邹城市上九山村的故事。石头村一天天在修复,但山上还有三十多户村民,对他们的安置和去留又摆在了张亮面前。
留在山上的村民大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习惯了山上的生活不愿下山;一种是经济条件不好,在山下盖不起房子;还有一种是借住别人家的房子。
娄守顺老俩口在山上已经居住了六十多年,随着上九山村的开发,老人家的小院子热闹了许多。
村民娄守顺:越见人越喜,人越多越喜。(就是)我的鸡都不下蛋了,不吃食了,看见人就跑,不下蛋了。
因为一直借住别人的房子,除了担心鸡不下蛋,让老人更发愁的是,村子开发后他们住在哪里。
村民娄守顺: 我83了,担心没地方住。
不光山上的居民在担心,镇党委书记张亮也在犯愁。因为开发商从一开始就给镇里提出一个硬性条件:为便于管理,必须把山上居住的村民全都搬下来。张亮觉得,这事如果处理不好,村民和开发商肯定闹矛盾,双方就会结疙瘩,古村保护开发也难以成行。
邹城市石墙镇党委书记张亮:开发商的这种想法,如果把村民全都搬下去,他肯定能够降低他的运行成本,但是村民他有他的想法。这时候,作为党委政府而言,咱必须考虑到双方的利益,做好统筹兼顾,协调 。
纠结面前,张亮并没有急着去说服开发商,他建议开发商多到村里转转,看看村里的文化,听听村里的故事。郑朝刚是山上居住的一名老艺人,一本缠绵又粗犷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说了几十年,成为村里抹不去的记忆。
夏安全听村民说:他今年78岁了,从年轻的时候他就开始唱梁山伯下山,在山上,天明唱到天黑,弹着琵琶唱,这个戏他唱的也很熟了,从头唱到尾。
上九山有着厚重的历史传承,村里保留着一段古石道,传说是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的必经之路;上九山村还是几百年来远近闻名的孵小鸡专业村,尽管不再有当年的盛景,可提起过去,许多老人仍是满脸的自豪。
村民满学广:在这里边挑公母打个赌,说我要20个鸡,我得要19个草鸡,我就要一个公鸡领着就行;行,我给你挑不出来鸡,我不要钱。要是没这个技术,你能卖鸡啊?技术好,是辈辈传下来的。
要留住记忆,首先要留住人。上九山村的故事被一点一点打开,开发商最初的想法也有了动摇。
邹城市上九山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夏安全:唱的非常好,咱想着下一步呢,在咱水街一旁建一个古戏台,把老人请出来,让他在这里唱,让游客感受到这种氛围,感受民间的这种艺术。
邹城市石墙镇党委书记张亮:对,把他请进来以后,不光是能提高景区的水平,展现一种民俗,而且还能保存好这种文化,甚至这就是一种遗产。
经商定,对居住在山上的村民和老人形成了安置方案:对愿意转让房屋,开发商按评估价收购,统一修缮,并允许继续居住;对转让后暂时没房住的,开发商按评估价收购,并在山下划拨宅基地,同时允许继续留住老房子,待新房建成后收回;对不卖也不搬的,可继续住老房子,但由开发商出钱,对老屋进行统一改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