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6月9日讯(泰山区台 于金成)在泰安市南关社区,齐世友、郭连华夫妇倾其所有,悉心照料收养的残疾女儿。13年来,他们饱受抚养孩子的艰辛,但从来没有放弃过。
记者走进齐世友家时,看到桌上放着几本语文课本和图画书。齐世友的妻子郭连华告诉记者,为了将来能让孩子生活自理,她们攒上两个月的钱,就送女儿去康复学校学习一段时间,等她们年龄大了,孩子也学会照顾自己了。
2001年夏天的一个早上,齐世友外出路过城南一桥洞时,看到一包裹,走近了发现里面包着一婴儿,此刻四处不见人影,他断定是名弃婴,就把孩子抱回了家。当时,齐世友已结婚8年,妻子一直没有怀孕。夫妻俩把这个婴儿视如己出,悉心呵护。七、八个月后,夫妻俩发现孩子的哭声、眼神有些异常,赶快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脑神经发育不全,以后可能是智力残疾,一家人因此陷入了矛盾之中。当时,很多人劝她们放弃这个不是亲生的残疾婴儿。郭连华说,就感觉与这个孩子有缘分,她的哭闹特别揪大人的心,更多了几分同情与怜悯,从心里认定她就是自己亲生的。"毕竟是条生命啊。"
为了更好地照顾残疾女儿,郭连华辞去了工作。渐渐长大的孩子不但不会说话,生活也不能自理,至今,吃饭不会用筷子,上厕所也需要帮忙。烦躁情绪上来,大喊大叫,拍打门窗,乱扔东西。郭连华夫妇带她跑遍了泰安各大医院,做针灸按摩,吃中药调理。就在全家生活最困难的时刻,齐世友所在的花岗石厂倒闭了,他每天去菜市场打零工补贴家用,为了给女儿治病康复,他们现在已举债上万元,至今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的电器是结婚时一台17寸黑白电视机。
由于天天劳累,加上思想压力过大,郭连华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头发开始变白,事事感觉力不从心。虽然"女儿"的到来让这个家庭承受了沉重的生活压力,但郭连华夫妇从未因家庭窘境而放弃。
"身体再不行咱也得奔啊,有一线希望咱就给孩子治病,咱老来也能合上眼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