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8月4日讯 2013年8月7日,山东省政府发布“金改22条”,这标志着山东金改拉开了序幕。如今整整过去一年时间,山东金改成绩如何?
“社会融资规模、多层次资本市场、地方金融改革等,一直是金改关注的焦点问题。还有民间非法集资,无论在起数上还是涉案金额、参与人数上,此前山东一直排在全国前十位,而现在已经退出前十名这个‘黑榜单’,其中的重要原因是金改为民间资本找到了‘出口’。”近日,在《齐鲁周刊》特邀参与的财经茶座上,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永健,详细阐述了山东金改一年来的变化,阐述了金改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如何影响我们的实体经济。
本刊将分两期刊载这次财经茶座的内容,敬请垂注。
时 间:2014年7月21日
地 点: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
座谈人:李永健(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
初明锋(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处长)
张慧萍(齐鲁周刊社社长、总编辑)
解永敏(齐鲁周刊副总编辑)
丁爱波(齐鲁周刊首席记者)
民间资本管理公司:
“四不象”的民间投融资平台
张慧萍:相对于产业大省的地位,山东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并不高,金改这一年,我们的金融业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永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山东金融业增加值达到了2265亿元,同比增长了13.7%,占GDP比重达4.14%,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0.8%。可以这样说,正在朝着“金改22条”确定的目标“到2017年底两个比重分别达到5.5%和12%以上”迈进。加之市场体系的健全和新的组织业态的发展,特别是民间资本的有序放开及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逐渐解决,走出了一条有山东特色的路子。
张慧萍:你所说的山东特色,主要指的是什么?
李永健:山东的民间资本总量,现在保守估计大概在四千亿左右,我们通过设立一些民间资本管理机构,使民间资本更好地对接实体经济。
张慧萍:类似的民间资本管理机构,别的省有吗?
李永健:有,但很少,而且没有推广开来。民间资本脱离开实体经济进行击鼓传花,带来的问题就是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到了一定的度就会终止,落到谁手里谁就倒霉。山东金改一年,我们发展了四百多家民间融资机构,把民间和地下的钱集中到阳光下,由过去的野蛮生长到现在的规范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除此,还减少了社会震动。地下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的发生,治理起来社会成本很高,影响也很大,如今规范化发展了,当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解永敏:这些民间融资机构是如何运行的?政府又如何对之进行管理?
李永健:假设你有钱,不管公司制还是合伙制,可以搞个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当然,政策规定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在政策允许下可用这3000万的70%对接实体经济搞股权或债权投资,也可以直接投资企业。投资股权也就成了股东,将来可与企业同兴共荣,这类似于PE基金的形式。如果搞债权投资,类似于贷款公司,按贷款收息原则来办,而且债权和股权之间又能灵活转换。如果开始预计回报率是10%,正常运营后只达到7%,不满意就可股权转债权,甚至可以退出。这都要写在开始的约定中。这样,也就把PE基金的功能和贷款公司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了。
初明锋:还有就是为保持民间资本活力,政策允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适度定向募集资金,将闲钱不断收进放出,保持资金流,不至于使公司成立起来后做几笔买卖就算了。当然,政府要对此进行管理,为了控制风险,规定不论投资什么样的企业,其额度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30%。如果把钱一下子投到一个企业去,万一出了风险就完了。
张慧萍:这类似于草根金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