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方面,加大专业干部的引进和选拔力度,统筹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搞好科学分析,合理分配名额、设置专业要求等,优化考录人员结构,提高考录人员质量。同时,结合人才引进和公开选拔,加大专业干部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注重对专业干部的培养,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锻炼机会,创造有利条件,铺设必要台阶。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合理使用专业干部,对学历层次较高、用非所长的优秀专业干部,通过干部交流让其“回归”专业领域,发挥专业特长。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专业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参加在职教育等方式,分领域搞好干部的业务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懂经济、懂金融、懂商贸、懂城建的干部,切实解决专业干部不足的问题。
(六)进一步强化镇街党政正职队伍建设。按照结构优化与择优配备并重、年龄学历与经验能力并重的原则,规范镇街党政正职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实现人才互补、合理流动。
一是加强镇街党政正职预批备案管理,认真落实事前沟通、事中报批、事后备案制度,严格选用标准,把好选人用人预批关。在确保基层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下,优先任用具有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年轻干部,高中、中专以下学历的原则上只出不进,确保具有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干部比例稳步上升。
二是加强工作指导调度,对各区市镇街党政正职配备情况定期调度、定期汇总、定期通报,注重数据动态分析和纵横比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各区市镇街党政正职配备水平相对均衡。
三是对全市镇街党政正职实行统筹管理,综合考虑区域平衡、发展需要、个人特点等,在充分沟通、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打破区市限制,逐步实现优秀镇街党政正职或后备人选市域内统筹调配。
四是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督促各区市提前着手物色一批30岁左右、学历水平较高、适合基层工作、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镇街党政正职后备人员进行重点跟踪培养,做到发现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调整一批。
五是拓宽基层公务员来源渠道,结合实际鼓励引导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及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等报考基层公务员,不断增强镇街后备干部力量。指导各区市加强基层公务员日常管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落实好相关待遇,确保基层公务员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七)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对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近期将召开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研究部署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整治后进班子的意见。在深入扎实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抓整顿,促后进班子转化。采取镇街排查、区市审核、地市复核的方式,按照农村不低于10%、城市社区不低于5%的比例,倒排确定出284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重点,按照“一村一策、分类实施”的原则,落实市、区市、镇街三级领导分包联系,不转化不脱钩。目前,已有5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完成转化升级。将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及时掌握软弱涣散班子信访情况,对工作不力、信访件较多的镇街党(工)委书记进行约谈。
二是坚持抓保障,促村级组织运转。组织市直238个单位对口帮扶241个经济薄弱村,对年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今年以来,共投入款物547万元,为民办实事好事260多件。制定下发《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财政保障水平的实施办法》,在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村均5万元的基础上,到2020年村均可达到10万元以上。实行补助资金区市专户管理、专账核算、镇街集中托管、村级使用预批、报账管理等制度,每半年对所有镇村进行一次全面督查,加大考核问责力度,确保落实到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