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启亮告诉记者,通过视频会议给进行核审,以前一个项目下来要七八个月,成立了联合审批之后,用了不到五十天。
淄博市行政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周继轲告诉齐鲁网记者,“政府围绕企业转,企业围绕市场转,这是将来必然的趋势政府的服务水平未来将会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竞争优势。”
据山东省编办统计,截至今年6月份山东省在企业投资、社会民生、资质资格认证等领域,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262项,市县两级取消下放3448项,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认为,“随着改革的系统深入推进,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汇聚起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为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重大机遇。”
降低门槛 企业注册进入井喷期
从《论语》的“学而优则仕”开始,两千多年来,孔孟之乡的年轻人多重仕途,对经商办企业、冒险闯市场的热情不够高。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新办企业在注册资本、资质审批等方面存在的高门槛,让部分有创业热情的年轻人也不得不“望洋兴叹”。
7月25日,济南市工商局会议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集部分小微企业负责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
此时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近5个月,改革成效如何,后续工作怎么做,这都是总理关心的问题。参加了座谈的山东葳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孙金玲回忆,总理提出了三个问题:公司成立的动力与资金来源、公司成立的性质和类别、公司有何困难。
和孙金玲一样,参加座谈的其他9人,都是中小微企业的代表,并且是在3月1日山东省“工商21条”实施之后新注册或有增资变更的企业。
济南市工商局一名工作人员透露,随着工商注册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注册进入井喷期,他理解,这正是总理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总理关注的,似乎从小微企业的注册,延伸到了如何让这些企业存续下来、继续发展。”
“进一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在解决‘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方面取得突破”,这也成为了郭树清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今年的主要工作——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两年来,作为国家工商登记改革的落地政策,山东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化市场环境的意见》、《山东省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有针对性的从企业注册冠名、住所、资本等方面做了最大限度的放宽,同时加强对市场监管领域的执法力度,做到企业发展“宽进严出”。
新政带来新气象,这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门槛低了、态度好了、跑腿少了’,过去几个月办不成的事,现在几天就能办成,全省中小企业的这类普遍反映,直观表现了营商环境的向好。”山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刘新风说。
据统计,随着山东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推进,山东企业“注册”出现井喷之势,今年1至7月,全省新登记私营企业14.56万户,同比增长105.34%,注册资本5163.99亿元,同比增长116.11%。除了数量上的增加,产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新登记注册企业占到全省所有新登记注册企业的76.9%。
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山东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杨占辉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将放宽市场准入、降低门槛作为非常关键的问题来进行部署。采取‘非禁即入’原则、支持民企进入更多领域、腾出民营经济进入的空间,这些对于解决山东民营经济发展市场准入门槛高的问题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