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是有60余万人的山区农业泗水县,“劳务经济”是泗水县里的“名牌”经济,鼎盛时期曾有近17万名劳务大军走出大山。泗水籍务工人员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创造了年净回流资金12亿多元的奇迹。泗水县也当之无愧地跨入了全省农村就业先进泗水县、全省外派劳务基地泗水县的行列,荣膺“全国第一批劳务输出工作示范泗水县”“全省服务业先进单位”等称号。
“东奔西走,南征北战”,铸就昔日辉煌
泗水县委、泗水县政府始终坚持把组织化输出作为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加强与输入地合作,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中介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为辅的一点多面输出网络,使组织化输出农民工占了泗水县劳务输出总量80%以上;为强化就业服务,2002年在泗水县城建立了2000多平米的人力资源市场,构建起全覆盖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立了泗水县人力资源信息库,对泗水县20余万劳动力基本情况及就业意向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并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了就业服务站,开展相关就业服务;同时全力抓好外派劳务工作。外派劳务人员年均2000人以上。以2011年为例,金融部门为外派劳务人员结汇达73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6亿元)。泗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357元,按45万农民计算,农民因境外务工人均增收 102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1%。
“跨越发展,进位赶超”, 今日却遭用工荒
近几年来,泗水县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天字号”工程,引资成效显著。调整成立11个产业招商局、13个镇街招商局、28个企业招商局、47个驻点招商局,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去年以来,共引进项目近1000余个,合同引资额200余亿元,泗水县域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21家。海螺水泥、康师傅、汇源果汁、娃哈哈灌装饮品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泗水。
“天字号工程”引来的企业和当地企业的迅猛发展,就地转移大量劳动力。2007年与去年相比,泗水县农业劳动力在泗水县内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增长6.4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的比例由25.5%提高到37.7%。同时,泗水县内企业急需大量熟练劳动力和技术工人,而当地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昔日输出,今日留人”续写新辉煌
10多年来,在组织输出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经过打拼和积累,部分人已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掌握了一技之长,而且思想观念、人脉关系都较之前有了极大提高,回乡创业思潮涌动,加上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本地就业薪酬水平也大幅提高,务工实际收入水平与外出就业差距缩小,发达地区单纯依靠高收入吸引劳动力外出的优势已不存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成为了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昔日农民工输出大泗水县也顺势而为,如今开始“迎接返乡有志青年”。
送岗位,创建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从2007以来,充分利用农民工春节返乡时机,于每年的正月初三开始,举办泗水县内用工大型人才招聘会。截止到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经过多年的努力宣传,春节招聘会已经成为返乡农民工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件大事。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以来,泗水县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下。
送技能,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了以泗水县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各职业培训学校、技工院校为基础的培训网络。针对返乡农民工的需求主要对机械、电子电工、数控技术、计算机、餐饮烹饪、养殖等专业进行培训,努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泗水县培训网络,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技能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培训数量年均达到4000人次以上。
送补贴,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挥大作用。仅去年,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多笔,共计2300余万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就业创业,“八大补贴”全面启动。你就业,我提供技能培训;你创业,我给与一次性创业补贴,符合条件的还提供免息贷款;你吸纳困难人员、大学生就业,我给与社保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等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