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一年,山东巡抚曾铣顺应这种发展趋势,重新修建土城,将运河码头附近的中州地带和砖城包括进去,称为玉带城。这样,玉带城成为周长超过30华里、规模不亚于天津的大城市。
临清市博物馆馆长魏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临清就是一座运河城市,由运河发展起来的。所以他的格局由运河产生,依附运河而建。”
临清老城 90多岁老人手工雕刻一把把杆秤
临清是元代会通河和明代运河两条运河的交汇之地,整个大运河中也只有临清的运河是从城区穿城而过。在大运河申遗中,临清对元代会通河进行了改造,这条千年运河又逐渐恢复了当年的美丽景色。从鳌头矶向北10米,这段河道已然梳洗打扮过的美丽女子,落落大方的端坐于市井之间。细雨中的会通河,杨柳岸微风轻抚,河上两座古闸桥----会通桥和问津桥,采用元代石和从民间征集的明代贡砖进行了修葺,清新中透着沧桑。
会通河南岸,是临清的老城。在临清老城走上几趟,仍然可以发现一些以传统工商业命名的街巷,比如马市街、锅市街、箍桶巷、碾子巷、竹竿巷、粜米巷等。听着这些的名称,就能想象出街巷当年的繁华。如今,这些老街巷、老宅子比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街旁的一爿小店里,90多岁的老人精雕细刻般制作出一把把杆秤。
如何把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临清市博物馆馆长魏辉说,“运河申遗成功之后,自然游客就多了,他可以用技艺展示卖一些纪念品,给他带来价值,他的工艺就流传下来了,引导他们产生价值,或者政府帮助给他们推广给他们提供一些优越的条件,引导他们向产业性发展。”
特殊的饮食 京津菜系、淮扬菜等在临清融合
运河带来了五方杂处的百姓,也造就了临清包容淳厚的民风,四海风俗在这里汇聚还形成了临清特殊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积淀。享誉京津冀鲁豫地区的临清回民宴“八大碗”,就是从临清穆斯林的斋饭延伸而来;江北四大酱园之一的临清济美酱园,也流传自客居临清的徽商。
“北方的京津菜系、山东的鲁菜、南方的淮扬菜、粤菜基本都在这里融合了,适合每个人的口味,这就是一种融合,这就是运河带来的。不光带来这个城市,更是带来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
如今,运河两岸,街巷胡同纵横交错,深宅民居古朴雅致。保存较好的冀家大院、汪家大院,几进几出的院落,随处可见的木雕、砖雕、石雕,甚至院中随意堆放的临清贡砖都工艺精湛,极具艺术价值。如何让这些深藏“闺中”的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将是临清这座城市重现繁华的“破题之作”。
数百年滔滔运河水,流出了临清曾经的繁盛。而今漫步临清,依然处处可见运河的遗痕。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它再现当年”富庶甲齐郡“的盛景,只要它静静的存在,让历史去告诉未来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