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今年,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它如何从制度层面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
夏耕:这个《意见》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我省民营经济实际,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文件。这个意见突出了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有效破解“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在“松绑、减负、清障、非歧视”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是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这包括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改善市场准入条件、改进和完善中介服务。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最大限度的给企业松绑。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对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防伪公章,实行“一个窗口”受理。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放开竞争性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允许民营企业自主选择与审批有关的中介服务。这样就能给企业省下很多宝贵的时间,减少企业来回找、反复办理的麻烦。
二是改善要素市场环境。这包括改善金融服务、拓宽用工渠道、落实平等用地待遇、落实财税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民营企业在授信、评级、信贷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支持小微企业采取钟点工、半日工、兼职工、临时工等灵活用工,鼓励个人灵活就业。在土地利用和供应方面,落实民营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待遇。各级政府性资金、政府采购、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等,不得单独对民营企业设置附加条件。推动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向民营教育、医疗、养老等机构流动。
三是强化法治保障。这包括加强对民营市场主体的立法保护、规范市场竞争、规范监督检查等。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依法查处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额外附加贷款条件、违规收取承诺费和资金管理费、搭售保险和基金产品等行为。编制并公开政府“权力清单”,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齐鲁网: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年来,山东全面深化改革进展明显,下一步在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方面有哪些打算?
夏耕:目前,中央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关键是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使政策落地生根,转化为生产力,真正让政策红利落到每个创业者头上。一是继续深化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大力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三证合一”,为企业登记和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同时进一步释放住所(经营场所)资源,督导各市尽快出台住所登记管理的具体规定,为企业登记和发展提供更多便利。二是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切实抓好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意见》的落实,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政策落地以及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宽进”的同时必须“严管”。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信息公示条例》已于10月1日起实施。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信息公示和信用监管为主线,推动由注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由相对分散、各自独立的监管向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转变,努力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目标,使市场主体不愿失信、不敢失信。
深化金融改革 提升服务实体发展能力
齐鲁网:在我省目前大力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的有力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到:一大批市场经济主体遍地开花,但是,这些新生力量能否存活并发展壮大,也就是所谓的“草根经济”能不能基业长青,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创业要有资金,这就有一个难题摆在很多创业者的面前,没钱怎么办?
夏耕:要创业,缺乏资金怎么办?这是许多创业者面临的现实问题。解决创业融资问题,就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所谓普惠金融,顾名思义,就是能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因为大中型企业和富裕群体往往拥有诸多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所以普惠金融旨在为传统金融服务缺失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农户和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而这些群体就是创业者的主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我们省大力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催生了一大批市场经济主体。这些新生力量能否存活并发展壮大,所谓的“草根经济”能否成长壮大、基业长青,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