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邑县翟家镇创立“智慧翟家”为民服务信息平台,设立“56789”为民服务,每年为镇域群众节约话费200万余元。
齐鲁网11月21日讯(记者 张伟)山东临邑县翟家镇在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创立“智慧翟家”为民服务信息平台,这也是德州市首个镇级为民服务“信息化服务平台”,同时借鉴12345市民热线平台设立“56789”为民服务呼叫平台,把翟家镇1.8万部移动电话全部纳入网络,互通小号,接打“零资费”,每年为镇域群众节约话费200万余元。不仅为老百姓解疑答惑,还对低保户等弱势群体主动进行回访问需。
“我们这段时间内的任务侧重于主动问询,一般情况下都是我们通过56789往老百姓家里打电话,主动去询问他们是否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日前,在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政府百姓服务大厅内,负责翟家镇“56789”为民服务呼叫平台的李巧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到,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电话主动往下问需数量在30多个。
据介绍,翟家镇为打造“微服务牵万家”党建品牌,构建“123”为民服务体系,搭建了两个为民服务平台,一是整合提升了为民服务实体平台,建立以镇便民服务中心为核心,辐射12个农村社区的服务站、119个党员服务岗的便民利民网络,另外就是创立了‘智慧翟家’为民服务信息平台,将全镇1.8玩不移动电话全部纳入网络,互通小号,每年为镇域群众节约花费200多万元。
“通过借鉴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我们设立的56789为民服务呼叫平台,随时解答百姓疑难问题,对反映问题限期结办,每年对低保户、困难党员等主动进行回访问需……”翟家镇镇长李建明介绍,现在通过运行,打“56789”的多了,打“12345”热线投诉的少了,整个信访量达到了史上最低。
在一次电话问需中,了解到村民张志斌家住房年久失修,妻子患病常年卧床不起,老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的生活就依靠种地的微薄收入。紧接着驻村干部上门实地走访,翟家镇政府就联系了一家当地的企业对张志斌进行捐助,不仅解决了两个女儿研究生学费问题,还帮他翻盖了四间新房。
而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一次电话问需中,了解到翟家镇小吝家村的黄春兰家中因有身患残疾的家人,无法及时完成秋粮收割,在得知这种情况,翟家镇党支部牵手互助小组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到黄春兰家中帮忙收割。
同时,翟家镇还组织引导400名乡村党员创建志愿服务队以及63个互助服务组,服务群众不时之需。其中根据自身特点,组建了“寸草心服务老年志愿队”“暖心救助困难户志愿队”和“牵手留守人员服务队”及其他六支乡镇党员志愿服务队和56支村级志愿服务队。李建明介绍,“通过党员志愿服务和群众小组互助实现全镇6000多户全覆盖,从而引导群众互帮互助实现常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