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斫琴中的刘琪
讯(见习记者 刘伟栋 通讯员 姜潘峰)近日,在鱼台县文化馆举办的古琴公益讲堂上,刘琪静坐在古琴前,轻抚琴弦,来自省内外的30余名古琴爱好者随着弹奏渐渐走进了古琴的世界。“位于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的是古琴,《高山流水》觅知音说的是古琴、诸葛亮摆空城计弹的是古琴、嵇康弹奏的《广陵散》也是古琴……有三千余年历史的古琴,流传有三千多首琴曲、两百多首琴歌,每支曲子背后都有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刘琪的一席话揭开了古琴的神秘面纱。
以免费传授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喜欢古琴
“当时国内一线大城市已经兴起了古琴热,而我们的家乡——孔子故里却很少有人能弹奏古琴,更有很多人不知道古琴是什么,甚至把古筝和古琴混为一谈。”刘琪说,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幽兰》也是孔子所创,孔子把古琴等音乐教育纳入“六艺”;流传至今的各式古琴中,有一款式叫“仲尼式”古琴,是儒家文化审美理想的完美体现。“古琴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古琴成为每一位爱琴人的责任,我们孔孟之乡在传承古琴文化中决不能落后。”
刘琪决心尽自己绵薄之力,传承和普及古琴知识与技艺。为此,以刘琪为首的鱼台县音乐家协会开创了“鱼台古琴公益行”活动,他们不计报酬、不计劳苦,不遗余力宣传推广古琴艺术。“很多人不知道古琴,如果培训收费的话,根本没有人会学,我们以免费传授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喜欢古琴。”刘琪说,“当时济宁能弹奏古琴的不过寥寥三五人,我们再不努力,古琴艺术就会在济宁断层。”2013年,第一期“鱼台古琴公益行”活动在鱼台开班,由于当时很少有人了解古琴,虽然是免费培训,但是参加培训活动的也不到10人。针对学习古琴的受众多是中老年人,刘琪还免费为老年人讲授葫芦丝、笛箫、埙等乐器的知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古琴,爱上了古琴,开始学习古琴。每次古琴培训班上都座无虚席,不但吸引了鱼台人,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周边的县市群众。在这里,古琴爱好者不仅学习古琴的基础知识、掌握弹奏技巧,还提升了个人的艺术涵养。
活动开展两年来,“鱼台古琴公益行”从鱼台走向济宁,继而走向泰安、莱芜、烟台、济南,后又走向海门、深圳等地,累计开办了20余期,培训了省内外古琴爱好者1000余人。如今,刘琪将更多时间放在了公益事业上,只要接到邀请他从不拒绝,而且他还会主动对外联系,走进国学馆,走进校园,给不同的人群普及古琴知识。“鱼台古琴公益行”活动现已成了该县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善琴者斫琴,打算在鱼台或者济宁开设一家琴馆
为了更好的传承古琴文化,刘琪不但弹琴授琴,他还尝试着自己斫琴。刘琪自己购买的第一张古琴,弹奏时在音色和手感上总觉得欠缺了什么,通过和多位斫琴名家交流了解到,国内古琴很多是私人作坊生产,制作古琴的多是木匠,他们不会弹琴,更不懂音律,所以做不出精品古琴。“历史上善弹琴之人往往都是自己斫琴。”刘琪从小跟着父亲学过木匠,他尝试着自己做了一张古琴,采用保存百年以上杉木面板、梓木底板以及纯大漆鹿角霜古法工艺,同时还融入作为弹琴人的所思所虑。做好了第一张古琴,弹奏起来效果比买的要好的多。“古琴弹奏赏玩保存时间久远,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悠久的乐器之一。一张好的古琴会越弹越好,它可以伴随琴友一生,不离不弃。”刘琪说,现在他也爱上了斫琴。
“很多人用打牌、喝酒来打发时间。古琴更适合人们养生养性,业余时间弹弹琴或者听别人弹琴,陶冶情操不是更好吗?”刘琪说。《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伴随人们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强烈,刘琪希望通过传授古琴,使人们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陶冶情操,让大家相处得更和谐。下一步,刘琪打算在鱼台或者济宁开设一家琴馆,给更多的古琴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古琴、学习古琴、倾听古琴的优雅场所,让古琴真正成为大众化的音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