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日,英国BBC新闻在报道中提到,乌斯曼此次发动袭击的场合,当时正在举办“共同学习”(Learning Together)项目5周年庆典。
从谷歌地图看,此处位于伦敦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虽然乌斯曼佩戴了追踪器,但显然,追踪器并不能阻止他前往人群密集处发动袭击。

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本次袭击案的2位受害者,均是“共同学习”项目的工作人员。其中,受害人杰克·梅里特是项目的统筹员,于2016年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法学院,随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受害人萨斯基亚·琼斯同样来自剑桥大学,是该项目的志愿者。

目前,新闻没提到乌斯曼和两位受害者是否相识,但却提到,乌斯曼曾被该项目视为“典型案例”写进相关档案,并曾在该项目举办的筹款晚宴上发表讲话。

项目方还为乌斯曼提供过一台笔记本电脑,供其学习使用。收到电脑后,乌斯曼曾向项目方表达了感激之情:“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向‘共同学习’项目团队表示感谢,我感谢那些为这个了不起的项目继续努力的人。”
我们现在还无法得知,是什么促使这个曾经的“典型”,向自己曾经感谢过的工作人员挥起了匕首?
值得注意的是,从各种资料看,“共同学习”并没有对乌斯曼这种曾经涉恐罪犯做出特殊安排。从两位受害学习班工作者的生前履历看,他们均不具备面对恐怖分子的经验和知识。
那么,宣称“为每个人提供高度针对性培训”的DDP项目,是怎么允许乌斯曼这种人,自由地参加“共同学习”这样一般性的辅导课程?
而“共同学习”这一机构,为什么让自己的工作人员,在缺乏相应保护和经验的情况下,面对一个涉恐学员呢?
英国整个制度设计,是以什么依据允许乌斯曼自由前往人群密集处?对于肆意砍杀老百姓的结果,又准备了什么预防措施?
一定程度上,以上都反映了英国社会各界的对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的判断。
在过去,英国政界和媒体,曾多次就中国的新疆政策发难,指责中国开展“预防恐怖主义”的相关做法是“侵犯人权”。
11月26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尖锐对话》栏目在对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的专访中,主持人多次打断刘晓明大使的话,质问中国“为什么要监控民众、压制反对声音”,并指责中国在“制造政治犯”。
不管是对新疆、香港,还是内地其他问题,这种质疑已经成了BBC等西方媒体的固定套路。
结果11月29日,被英国当局“改造”过的乌斯曼,还是手持尖刀制造了伦敦桥恐怖袭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