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旅程报价超过15000元人民币的15天的行程,足够泰勒和瑞秋加固感情。只不过,上了邮轮后,泰勒才发现,作为一对年轻的美国籍夫妇,他和妻子绝对属于船上的少数。因为邮轮上绝大部分都是年岁已高但却活力依旧的老人,他们在甲板上、大厅里漫步,显得这艘邮轮既空旷又祥和。
未能结束的旅行
黄雅馨是船上第一批感知到疫情的乘客,登船前,她就在网上看到了香港5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的新闻。她告诉本刊记者,本以为相隔遥远,疫情很难传出来,一家七口依然在1月25日按原计划登上了船,只是在行李里加上了15副口罩。
但六天后的2月1日,她刷到了一条新闻:一位80岁的香港老翁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确诊前曾乘坐“钻石公主号”。新闻上说,老翁1月19日出现咳嗽,1月20日从横滨上了邮轮, 22日经过鹿儿岛时,老翁还和其他40人一起下船乘坐了巴士观光,25日抵达至香港,30日老翁开始出现发热症状,进入了香港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黄雅馨告诉本刊,她当即放下手机,戴上口罩,冲到客户服务间询问。船员告诉她,香港政府已经通知船方,目前只有一位客人确诊,出现发热、感冒迹象的客人将会被隔离,“有消息再通知你”。
那几天,中国船员王敏敏也常听国内的朋友发来疫情消息,得知船上出现一例感染病例后,她特意到邮轮医务室要了几幅口罩,但这不足以给她安全感。走廊里遇到其他船员,他们还面无遮挡地同她讲话。王敏敏对本刊记者说,有菲律宾同事还冲着她开玩笑地喊道:“Virus!Virus!”船上超过一千位船员,其中20个来自中国,其他大都是东南亚人,王敏敏估摸着,自己一天最少也要接触500人,说不定其中就有潜伏期患者。

隔离的命令是一步步下达的。2月3日下午,廖芳从广播里听到,邮轮将会提前十小时到达横滨。廖芳告诉本刊记者,因为同行的八位老人听不懂日语和英文,她每次听广播都格外认真。广播播放结束,船上再次喧闹起来,室内游泳池旁的乘客有说有笑,围坐在方桌的四周打麻将、打牌,日本乘客秋田路过时,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发在了自己的推特上;主大厅旁的休息室里,十多个老人坐在棕褐色的皮质沙发里,轮番传递话筒,一位白发老人点了一首日文歌。
晚上8点45分,船上剧院将上演一出音乐剧。离演出开始前半小时,接近一半的观众已经入座。红色帷幕拉开前,欢快音乐声在大厅里不停回绕,为了听清彼此讲话,人们头贴着头互相聊天。与此同时,日本卫生局的检疫人员穿戴好了口罩、防护服,正在朝巨轮赶来。
晚上,检疫人员从顶层开始,挨个进入客舱,对着乘客的耳朵,按动耳温计按钮。乘客拿着健康测试卡,发热、感冒、流鼻涕都勾选否后,检疫人员便会离去。但也有人需要做进一步检验,凌晨4点半,黄雅馨一家被再次叫醒,检疫人员拿棉签采了三人的咽拭子样本,黄雅馨的丈夫因为看过船医,而被列入了273位第一批样本,这273人中有153人与香港老翁有过密切接触,120人出现了发热咳嗽的症状。

检疫工作进行了一整天。2月5日一大早,广播响起,等来的却不是下船通知。船长略显疲倦地说,检疫仍在进行中,已经送检的31例样本中,有10位确诊感染,日本厚生劳动省要求,所有乘客将进行14天的隔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