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协议”部分内容很像内塔尼亚胡2000年1月出版的《持久的和平》第八章中的和平计划,该计划是他在1999年以色列大选失败后制定的,因而内塔尼亚胡称“世纪协议”是“实现持久和平的现实途径”。
与此相反,在协议制定过程当中,作为协议的一方,巴勒斯坦全程未参与讨论和拟定。巴勒斯坦被迫接受美方提出的“愿景地图”:一个分裂成多块、由高速公路连接的国家,以及确保新闻自由、选举自由、宗教自由、独立司法等一系列要求。因而,巴勒斯坦人绝大多数反对这一协议。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表示,巴方拒绝接受中东和平新计划,并将断绝与以色列和美国的“一切关系”。
2
特朗普在中东政策上破旧立新
特朗普政府从“美国优先”和“实用主义”出发,对其中东政策进行了调整:
一方面,美国在中东实行战略收缩,加大了对印太地区的战略投入;
另一方面,以打压伊朗为抓手,建立“阿拉伯版小北约”,拉近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打造“美国—以色列—沙特”反伊朗阵线。
特朗普政府将巴勒斯坦问题放在其全球战略框架中考虑,推出“世纪协议”,一方面取悦美国犹太利益集团选民,为其竞选连任造势,一方面借推动巴以和谈,拉近以色列和阿拉伯关系,营造有利于美国的战略环境。
美国国内政治层面对以色列的支持更多来源于对以色列的同情和好感。这其中既有意识形态、价值观因素,也有宗教因素,基督教福音派对以色列的支持甚至超过犹太人。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偏袒以色列,在国内政治上可守可攻,巩固基督教福音派的选票,为竞选连任打下基础。
不仅特朗普,副总统彭斯、时任国务卿蒂勒森和时任国防部长马蒂斯等高官也纷纷到访以色列。除了与以色列交流对地区问题的看法外,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美以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加强双方政治关系的同时,美国与以色列的军事合作也进一步提升。
但是,在巴以冲突仍然严重对立的背景下,特朗普对以色列的倾力支持必然遭到巴勒斯坦方面的强烈反对。
特朗普政府在巴以问题上遵照“美国优先”、“实用主义”原则推动单边主义,在巴以问题上极力偏袒以色列,推出一系列大胆的新举措。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其后,将美国使馆迁往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发祥地,不仅拥有上千座犹太会堂、上百座教堂和几十座清真寺等,还保存着三大宗教极具符号象征性的圣物。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是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耶路撒冷问题牵动全世界所有穆斯林的敏感神经。
此前,美国历届政府无论是在制定中东和平计划,还是推动巴以和谈进程中,对于耶路撒冷问题都采取谨慎表态的做法。美国国会1995年通过法案,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要求设立美国使馆,但20多年来,美国历任总统对该法案都行使了豁免权,拒绝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或将美国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
特朗普一意孤行,不仅在法理层面上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而且将美国使馆迁往耶路撒冷,这是彻底抛弃了巴以问题上调停者的角色,在巴以矛盾的核心问题上彻底站到了以色列一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