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青岛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显示,岛城上半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同比降落34.69%,以这个群体为主力军的餐饮业、服务业等均遇到不同程度的招工难。不少来青务工人员感叹,工资的增加幅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过万的房价让他们瞠乎其后。
本报青岛7月25日讯(记者 苑菲菲 曲凯)25日上午,来自泰安的王军辞掉干了一年多的小区保安工作。“在家干一样的活,待遇也不比这里差。”王军说,以前在青岛的老乡不少,但今年却陆陆续续都离开了,一些人选择到其他小城市,还有的直接回家做起了小买卖。
近日发布的青岛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显示,岛城上半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同比降落34.69%,以这个群体为主力军的餐饮业、服务业等均遇到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不少来青务工人员感叹,工资的增加幅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过万的房价让他们瞠乎其后。
连日来,记者在各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务市场采访发明,8成以上来青务工人员都是刚到青岛不过一周,以往持续几周靠在青岛找工作的情况不多见了。
“青岛花费这么高,一个人还能保持,有家有室谁也干不下去。”王军给记者算了笔账,自己每月工资1800元,老婆没工作,俩人租个套间要花掉1000元,吃饭再去掉400元,再加上杂七杂八的花费,一个月几乎剩不下什么钱。“我们又不像本地人都有五险一金,青岛房价这么高!”王军说。
因为无法申请廉租房、经适房,无法享受一些市民待遇,和王军有着同样想法的外来务工者不在少数,高物价、高房价迫使他们寻求高待遇。
青岛一服装厂负责招聘的陈先生已经是持续四周去外来务工者最多的沈阳路劳务市场了,可预计招聘的100个缝纫工,现在才有20个人愿意干。
“以前100个工人一个月10万左右,现在每月增加了二三万,一年增加二三十万的人工费,这些费用大企业能通过增加订单内部消化,对小企业来说基本撑不住。”岛城一机械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说。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是外来务工人员看待遇请求进步的综合反应,也是行业发展呈现的必定成果。
青岛市人社局提出了多项应对措施。如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对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及各类允许证的发放、年审等方面严格把关,加大对企业用工的监察力度,规范企业的用工行动。改良企业用工环境、加强吸引力等。岛城不少企业都开端通过劳务中介和技巧培训学校恰接,履行订单式培养。
据介绍,随着岛城经济结构调剂和经济增加模式的转变,操作类工种所占比重将下降。而市场岗位需求也将进一步多元化,与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对从业人员素质请求较高的职位,将成为新的热门职业。(苑菲菲 曲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