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棋运动可以陶冶性格,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
在中国古代,就有“琴棋书画,才子佳人”的说法,千百年来,围棋和音乐、书法、绘画一样,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加强修养的必修课程。围棋中大批的文化内涵、礼仪习惯可以使孩子变得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所以,学围棋的孩子大都会变得贤惠安静,气质高雅,有临危不乱的镇定工夫。
二、学围棋有助于进步孩子的发明力
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的焦点是人才,而人才的本质在于发明才干。围棋的本质就是创新,常言道:“水无常形,兵无常法。”在围棋对弈中随时随地体现着这个道理。围棋纵横十九道,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有经千百年来总结概括出来的无数定式和逝世活题。棋子下在哪里,有各种考虑,定下了之后怎么敷衍,有多种选择,“千古无同局”,一盘棋最终的成果,既是逻辑思维的成果,也是发明性思维的成果,围棋教学对学生进行发明性思维的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学围棋有助于锤炼孩子的意志力和挫折感
围棋是开发智力最好的工具,但围棋也是一种挫折教导的手段。作为很残暴的竞技项目,一盘棋下来不是输就是赢,对孩子的身心尤其是心理蒙受力是极好的锤炼,因为以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比较好,很少经历失败和挫折,让孩子从小在竞争的环境中成长,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领导下,正确面对输赢,这对培养孩子的刚强意志是有帮助的。
四、下围棋能培养孩子的各种才能,提升其自负心
根据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以及权威专家的研究,下围棋可以提升以下八种才能:意志力、观察力、断定力、应变力、盘算力、记忆力、大局观、竞争意识。才能提升,本事跟着见长,必定充满自负。同时下围棋总会获胜,成功同样可提升孩子的自负心,让孩子在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和谐才能和自立才能。
五、学围棋有助于孩子学好功课
据国内外专家实验测试后得出一致结论:孩子学围棋对学习成绩有明显的增进作用,围棋更能进步孩子的综合素质。也基于此,2001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签发了提倡普及围棋,在各级学校开展棋类运动的正式文件。
荷兰出版的国际学术杂志《认知脑研究》,曾发表专家研究的报告说:下围棋可以增进人类较少应用的右脑发展,下围棋涉及的不只是单一性的智力运动,而是综合性的智力运动。上海“应昌期围棋学校”和山东棋校曾做过一次实验:两个同样的平行班,一班开设有围棋课,一班则没有,成果期末测验表明,开设围棋课的班级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另一班,相差十分以上。
六、学围棋有助于孩子的升学和就业
2003年的时候,世界名校哈佛大学曾拒绝了中国各省市的46名高考状元,哈佛大学校长说,美国大学器重的是专长人才,录取新生分5个档次,首选体育人才和各个范畴的拔尖人才,学习成绩只排最末一个档次,而中国学生正是高分低能并无专长的代表。
2005年,泰国正大团体蔡绪锋先生在武汉大学讲学时发布:具有业余段的大学生,毕业后求职,正大团体等三十家企业将优先录用。可见有专长的人才很重要。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等纷纷根据相干政策招收围棋专长生,基础上按统一录取分数线下调50分;真实的例子就是2006年时如北京大学武汉18岁棋手金靖二段和20岁的天津棋手薛磊四段,复旦大学录取的18岁武汉业余棋手沈戈尔(只考了文科536分,离一本相差较大)和20岁的大庆棋手梁春晨初段;更有趣的是,今年高考,山东棋手钱钺业余5段,理科考了581分,离一本相差一分,但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
可见,学好围棋对升学和就业都是有作用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既然围棋有那么多的利益,那么的体现着素质教导,我们何不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教委的请求,把围棋纳入中小学课程呢?只惋惜目前还只有一些大学和极少数极个别中小学有围棋选修课,一些大城市的围棋运动和围棋教学开展得较轰烈,而中小城市和农村乡镇基本就顾及不到这方面。因此,在这里我要再次大声呼吁:为了孩子的素质,为了孩子的将来,请将围棋纳入教学课程吧,请孩子们都来学习围棋吧! 相关阅读